小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 147,笔友
    陈白羽在医院住了三天,在医生确定没有问题下才出院。

    无聊死了。

    现在不像以后有手机电脑,在被窝呆上天也不会无聊。现在住院就是单纯的看雪白的天花板发呆,想要出去走走?

    医院就一栋楼,没有任何的绿化,更没有休闲区。

    只能在病房发呆。

    在走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又不喜欢医院消毒水的味道。

    如果不是雁堂婶和炳堂叔用阿祖威胁她,不听话就告诉阿祖,陈白羽真的要偷偷出院了。

    幸好,叶清娜给她带了书,然后每天放学的时候过来陪她说说话,给她带笔记。

    雁堂婶和炳堂叔都在忙着精品店开业的事情,宣传单和优惠券都已经开始印刷。现在的宣传单很简单,颜色也不太好看。

    但也还能接受。

    不接受又能怎么样?这已经是本市最好的了。

    陈白羽问叶清娜要不要派宣传单?每天放学的时候站在校门口派发一个小时,五天就能有一个漂亮的发夹或者电子表。

    陈白羽也是派过宣传单的。以前读大学的时候,她给肯德基还有麦当劳或者一些甜品店发过传单,也给一些私人医院发过免费杂志。

    周末一天能赚50元,已经足够让她高兴了。如果是帮沐足城派传单,一天能有一百。不过,会让别人误以为你就在沐足城工作,有些‘假正经’的人会用异样的目光看人,所以即使沐足城的工资高,陈白羽也很少接。

    一般是在天桥给别人发玛利亚医院的免费杂志。

    现在还没有派传单这个职业。但也可以请人派。当初‘天下大鸡’开业的时候,就是请张天浩手下的小混混派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陈白羽干脆找叶清娜。

    叶清娜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然后还拉上她的小学同学一起。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考上市一中的,叶清娜还有很多小学同学考到了二中、三中、四中,甚至九中等。

    叶清娜从雁堂婶那拿了不少的宣传单给同学,让他们在各自的校门口派发。既能赚零花钱,又有礼物。

    不少同学都欢欢喜喜的在自己校门口派传单。虽然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有些远,但雁堂婶的精品店的促销力度大,足以让一些人动了过来看看的心。

    一时间,各大中学都知道市一中西门口附近开了一家精品店,里面的东西漂亮又便宜。

    又到周末,精品屋就要开业。

    陈白羽拿着宣传单晃了晃,“明天我家的精品店开业,你们都过去增加人气啊。开业第一天所有东西五折,超过十元减两元,二十减四,五十减十,买得越多就越便宜。你们有什么想要买的,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算账。”

    陈白羽兴冲冲的看着自己的朋友们。

    “小羽毛,我想要买个电子表。像涵涵那样的。”陈圆圆早就想要个手表了,但平时的零用钱少,没有舍得买。

    现在小羽毛家的精品店五折,还能减,她当然不错过了。

    最重要的是涵涵的电子表真的太漂亮了。

    涵涵是陈白羽滚落楼梯的时候撞倒的女同学。雁堂婶给她送了一个电子表,她很高兴,天天戴着,给精品店来了个早起宣传。

    “我要买个海报,四大天王的海报。”凌雯文不喜欢女生喜欢的小饰品,她更喜欢明信片或者海报,“圆圆,我们一起结账。”

    “好。”

    不少同学都纷纷表示有东西要买,最后要一起结账。

    “还有很多很漂亮的水果形状的草编或者藤编的小挂包,是我们大唐农场出的。漂亮又可爱。例如草莓包,苹果包。也还有一些动物形状的小挂包,例如小猪仔和小青蛙你们可以看看,喜欢的都可以打折。”

    陈白羽把宣传单给各班的班长送去一叠,“开业期间,五折哦。很便宜哦。千万不要错过哦。”

    早在卖磁带的时候,陈白羽就和各班的班长熟悉,现在陈白羽家的精品店开业就更少不了他们的好处,“你可以组织同学朋友一起去买,然后一起结账。超过五个人,我送你一个星星发夹;超过十个人,送你一个电子表。如果结账总额超过五十元,可以送你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超过一百元”

    “啧啧。陈白羽,你爸妈肯定是做生意的吧?”小小年纪就这么会做生意。

    “我尽量带多些人过去。”带过去的人越多,她就赚得越多。要是所有的同学购物金额超过五十元,她就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

    真是棒棒哒。

    “五十元十?”

    陈白羽点点头,“对。减后,如果超过五十,我就再偷偷送你一个收音机。”陈白羽眨巴一下眼睛个,“你懂的。”k。不过,你爸妈真的不是生意人?”

    陈白羽摇摇头,“不是。我爸妈是建筑工人,为这个世界的精彩添砖加瓦。”

    “噗。”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把建筑工说得如此清新脱俗。

    “开业那天会不会很多人?”就怕到时候挤都挤不进去。

    陈白羽翻个小白眼,“要的就是人气。宣传单上有日期,只要不超过有效期都能用。如果你有本事在星期一的时候带一群同学朋友过去,我一样会佩服你的。”

    “那还是算了。”大家都是周末的时候有空。

    挤就挤吧。

    找了各班班长,陈白羽又在各宿舍塞了不少的宣传单。突然想起几十年后,往门缝塞小卡片的人。

    陈白羽有些讪讪,不好意思继续塞传单业务。

    决定找宿舍管理员,给她五元,让她帮忙把宣传单给各宿舍送去。

    省事省时省力。

    开业这天,正好是星期六。

    陈白羽带着宿舍的同学过来。

    “哇。好漂亮。”四面装了玻璃还有粉红小灯的精品屋看起来很梦幻,货架也是用透明的玻璃做成,各种漂亮的耳环、发夹挂在玻璃墙上,闪闪发光。

    收银柜台就摆在精品屋的门口,里面全部是各类精品。每个人走进去的时候,发一个藤草编织的小篮子,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就放进小篮子里去,然后一起结账。

    “天哪。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店。”

    “这里的东西好漂亮。也不贵。这个像星星一闪一闪的发夹才五角。这个蝴蝶发圈也好看,才两角。哇哇。小羽毛,我都想要。”陈圆圆激动的大喊。

    “呜呜。我好后悔花掉那么多零用钱。要是全部存到现在,我就能把我想要的统统买下。啊。别抢,那个是我看上的,我看上的。”

    “呸。我全部都看上呢。”

    “这个手表好看,有些像镯子,直接扣在手腕上,很方便。”

    “这条玫瑰手链好精致。哇。这是我的,我的。不要抢,不能抢。”

    精品屋里各种惊叫传出来,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看,听听,真的很怀疑这家店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要钱?

    否则,怎么会这么多人?

    人挤人,脚跟踩脚跟。

    不少人看到‘旺旺’的人气,也挤进去看看。

    ‘热闹’对人有着天然的向心力。

    看到有热闹,只要不是太冷情的人都会忍不住去好奇,去探寻。

    “这个袜子很漂亮,上面带着花边。”

    “我要这个耳环。”

    “陈白羽,这款手表没有货了,赶紧上。”有人从里面大喊。

    “马上。马上。别急。”陈白羽踮起脚,扯着喉咙朝着里面大喊。

    雁堂婶迅速补货上架。

    陈白羽觉得自己要疯了。

    然后才想起,这应该是本市第一家精品店,所以同学们都被那些假水晶给闪瞎了眼,疯狂的买买买。

    如果知道,折扣力度肯定没有这么大。

    十元减两元,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败家。

    人数越来越多,不少同学在门口努力的挤进来,好像越挤越高兴,证明他们没有来错,这里的东西真的很好。

    凌雯文仗着高身高,站在店里大喊,“陈白羽,小羽毛,这款手表还有没?”

    陈白羽正在收钱,没有听到,凌雯文撇撇嘴,想要挤出来却发现已经挤不出来了。还有大批的人在往里挤去。

    麻蛋的。

    凌雯文后悔了,她就应该过几天才来的。

    能说幸好她胸平?

    不怕人多,更不要人挤人?

    人很多,雁堂婶负责给同学们推荐和上货补货,陈白羽则站在收银台帮忙收钱。现在还没有电脑收费,全部要手工。

    陈白羽飞快的拨着算盘,一样一样的算计。最后干脆放下算盘,直接用笔算。

    “应该有计算器了吧?”陈白羽不太确定,决定让雁堂婶再去广州进货的时候问一问。有就买一个回来。

    不管是算盘还是笔算,速度都太慢。

    “陈白羽,这款手表还有吗?”

    “没有了。已经卖完了。这款电子表最好卖。”不过一天时间而已,二十多个电子表就全部卖完了,真的太牛逼了。

    不过,主要是价钱太便宜,还有折扣,优惠等等。

    几个同学合在一起,一人买一个,最后算下来也不过才四元左右。

    雁堂婶查看了一下库存,好几样东西都没有了。

    特别是一些闪闪发光的发夹,被两个三个的买,不过是短短的大半天时间,就已经缺货了。很多同学想要都没有了。

    陈白羽很遗憾,雁堂婶进货还是太少了。

    低估了现在学生的消费能力。

    “小羽毛,我想要这款手表。”

    “没有了。不过,你想要的话可以预定,不要押金,直接记下班级名字就好。到货的时候,会通知你。订了也可以不要,因为下次进货可能会有新款。”

    现在的各类精品几乎每天都有新品面市,谁知道现在订了以后还想不想要?人都是贪心厌旧的。

    她家的精品店最贴心的服务,预订不要钱,订了可以不要。

    可能因为宣传力度大,也可能因为折扣大,开业这一天特别多人。

    因为精品店的货物存放在大唐杂货批发部,炳堂叔一天走了好几趟补货。

    “我鞋都破了。不过,还真没行到精品的生意这么好做。”炳堂叔觉得开精品店比他开手工作坊要赚钱多了。

    “我要不要在县城开一家分店?”炳堂叔有些跃跃欲试。

    雁堂婶朝着他‘呵呵’两声,“然后你去广州找货源,进货?”

    “不是有你吗?你进货的时候多进一些就是了。方便。”这就是炳堂叔,有依靠的时候就能比冬天的蛇还要懒。

    “那你还是安心的管理农场的手工作坊吧。”

    精品生意在市里好做,在县城不一定能做下去。

    县城的消费水平肯定没有市里高,一些东西在市里畅销,但在小县城可能根本就卖不出去。这些炳堂叔是从来不考虑的。

    “饿了。”炳堂叔揉揉肚子,“再这样下去,都要饿出胃口了。”

    雁堂婶瞪了炳堂叔一眼,“别废话。这么多人,哪有时间吃饭?”有钱赚,哪里还顾得上吃饭?

    饿着呗。

    幸好,叶清娜给他们带了面包,否则,真的要饿一天了。

    “我还是低估了学生的消费能力。”雁堂婶揉揉小腿,“很多货都已经被清空了。”只是开业第一天啊。

    真怕两天后没有货卖了。

    雁堂婶很后悔没有多进货,明明就已经做了预备库存,但还是不够。雁堂婶打电话进货,要求对方寄过来。

    寄太慢了,还是找大客车的司机让他帮忙带货。

    每次给一定的辛苦费就好。

    “小羽毛,你的同学真的太给力了。就是那个叫杨静的就买了三十多元的东西。”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以前他们一天也不过是一分钱的零用钱。现在的孩子能不眨眼的就花掉三十多元。

    出生在好时代的孩子,真的太幸福了。

    “杨静家的条件比较好。”

    贫富已经出现差距。

    或者应该说,贫富什么时候都存在,只是曾经不那么明显而已。

    现在已经开始慢慢的拉大了距离,富人会越来越富裕,穷的人可能会越来越穷。

    同一个班上的同学,有人像杨静这样毫不犹豫的就花几十元买一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小饰品。也会有人像春玲那样,连牙刷都是上个学期的。

    想到春玲,陈白羽的眼神闪了下。

    陈白羽出院的第二天,春玲在早操的时候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念读了她写的检讨书,并且再一次向陈白羽道歉,当着全校师生的面鞠躬道歉。

    陈白羽本说不要的,她年纪还小,真的不能接受别人的鞠躬。即使是道歉也不能。

    但春丽坚持。

    从哪以后,春玲就很少说话。

    同学们也不太理会她。

    和以前一样,也有些不一样。

    虽然还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但以前同学们不会用异样的目光来看她,也不会不愿意和她坐在同一张桌子吃饭,甚至不愿意和她走在同一条路上。

    很多同学在路上遇到春玲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绕路。就怕会是第二个涵涵,被殃及池鱼。

    陈白羽没有避讳,见面的时候还是和以前一样和春玲打招呼,路上遇到的时候也会点点头,或者问候一声。

    好像被推之事没有发生过。

    一切都和以前一样。

    陈白羽知道,她可以和以前一样,但是春玲却不能。

    让陈白羽意外的是,春玲比她想象的还要坚强,她沉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别人的躲避,别人的指指点点,别人鄙视或者嘲讽的目光。

    班主任常找春玲谈话,开解她,希望她不要有心理负担,知错就改还是好学生。班主任也让班上的同学多带春玲玩,不要因为春玲同学的一次错事就孤立她。

    作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好学生更不应该孤立同学,说同学的坏话。

    班主任一次次的强调,春玲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

    虽然,在班主任面前人人都保证一定会好好带着春玲玩,但实际上这些同学没有在当面讽刺或者鄙视就已经是好素养。

    不少人在背地里叫春玲‘精神病’‘杀人凶手’‘恶婆娘’。

    这些话陈白羽听了不止一次,相信春玲肯定也会听到。让陈白羽的意外的是,春玲虽然还是沉默,还是没有朋友,但她也有了改变。

    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整天的坐在教室里看书,不管能不能看得入脑,眼睛都死死的盯着课本看。

    连课间都不休息一下。

    现在的春玲会在课间的时候在走廊上走走,吃过饭后也会在校园里散步,体育课的时候不再是老师一喊解散就直接回教室。

    现在的春玲虽然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但她会一个人在校园里走走,看看花,踩踩草,散散步。

    放松身心。

    流言蜚语,有时候能逼死一个人,有时候也能改变一个人。

    以前春玲一味的学习,不请教老师,不和同学探讨。现在的她虽然也不和同学们探讨,但她会在课间的时候请教老师。

    班主任看着春玲的改变很满意,总会时不时的找她谈谈心,说说大道理,炖炖鸡汤。春玲一直都是淡淡的,面无表情的脸没有任何波澜。

    不管班主任说什么,她都点头说好。

    同学们的针对和鄙视,她也只是低着头。

    有时候,陈白羽挺愧疚的,和一个初中生耍小心机。

    哎。

    传说中的又立又婊。

    精品店开业,陈白羽也给了春玲发了宣传单和优惠券。不过,陈白羽知道春玲不会过来的,一是她们的关系不好,二是春玲家没有钱。

    其实,春玲的家庭不能算穷,只是她有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对儿子豪爽,要什么给什么,但对春玲这个女儿就是极尽可能的抠唆。

    如果不是因为学校的伙食费是固定的,她父母可能会为了省钱而逼着她一天吃一顿。

    所以,谁说亲生的父母就好?

    周末过后,精品店的生意趋于平淡。

    开在学校边,主要顾客就是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学生需要上课,是没有多少生意的,只能靠周末。

    趁着这个时间,让炳堂叔看店,雁堂婶又跑了一趟广州,找到更多的新款回来。精品,看的就是款式。

    这期间,陈白羽收到了小伙伴陈明的信。

    陈白羽清明回家的时候让陈明帮忙收集关于大唐农场的故事。大唐农场的由来,从哪里来?怎么来?

    在清明听祖宗迁徙故事的时候,陈白羽就想要弄清楚。即使弄不清楚,也应该有一个文字记载。

    听说,曾经是有文字记载的。

    不过,在动乱的那几年,几步毁得一干二净。

    现在也只有一些老人还记得曾经从祖辈哪里听来的故事,然后在清明‘拜山’的时候再说给子孙听。

    但现在的小年轻明显的对这些没有兴趣。

    对于祖宗的故事,他们更喜欢听明星的八卦。

    例如四大天王如何如何了?张学友是不是和罗美薇结婚了?

    相对于追寻祖宗的根,他们更喜欢探寻外面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慢慢的大家会忘记自己的祖宗,忘记自己来自哪里?

    陈白羽想要趁着这些老人还活着的时候,整理成文字,记录下来。

    然后,还有一些老人的故事,特别是那些百岁以上的老人的故事。这些老人经历了太多,见证了太多,最能侧面的说明历史的变迁,大唐农场的变化发展。

    现在看信封的厚度,陈明应该已经开始了。

    陈白羽把信纸拿出来认真看,然后吐槽一声,陈明以后绝对是理科男。

    平铺直叙,没有半点感情。

    明明就应该是感人肺腑的故事,到了陈明的笔下就成了某日某人某事。

    真是的。

    明明就应该催人泪下,但看过陈明的叙述后,陈白羽却有些想要发笑。

    陈白羽只能自己整理,根据故事大概的情节,润笔加工,添枝加叶。这些都是属于大唐农场的文化瑰宝,以后是要面对大众的,怎么能没有点文化底蕴来支撑?

    百岁老人见证了太多历史时刻,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陈白羽希望这些人能够活得更久,等到她有一天在农场建一个叫‘我和大唐农场’的记忆图书馆。

    陈白羽的语文虽然不错,对比同班同学的水平也算是会写作文了,但这些以人物为主的故事有些像传记,她平时很少接触。

    上辈子,她喜欢看人物传记,但那时候已经是图文并茂的时代,一本书有一半是照片。

    陈白羽带着资料,带着自己加工写下的小故事去找大魔头。

    大魔头看过后,撇了陈白羽一眼,“融合了太多你个人的、你以为有的感情。”大魔头一针见血的指出陈白羽存在的缺点。

    “你以为这些应该是值得感动的,是催人泪下的。但在当事人看来,不过是平常事。当事人并没有你所想的那样,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心理活动。”

    大魔头靠着椅背,“陈白羽同学,你加入了太多你自己的个人情感。你把自己的感动写了进去。看着很感动,但相对于那个年代来说,有些假。不够真实,不够自然。”

    “初一看,很感动。再看,却有些腻。你的感动太流浮于表面。‘啊。我好感动,我眼泪直流。’这些低级的情感宣泄只能让人初级感动,就是看的时候是感动的。但经不起深想,经不起回味,经不起推敲。”

    “什么是更深层次的感动?”大魔头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了敲,“就是看起来平淡,但看着看着就能泪流满面。能让人看过后,一直在心头萦绕不散,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想起,然后惆怅。明明就是别人的故事,但却能给人一种亲身经历的错觉,痛,疼,欢乐,感同身受。”

    陈白羽抿抿嘴,太高级了。

    即使重活一辈子,她也写不出来这么有内涵深意的故事来。

    “当然。如果你想要用来发表,这样很合适。毕竟,大家看不过是看看而已。但如果你想要集合出书,想要给你村里的人看,我建议你走深沉路线”

    “感情太表面,适合发表在报纸或者一些刊物。集合成书”大魔头摇摇头,“我建议你再学习学习。”

    “多看看别人的传记。”大魔头想了想,“不过,我觉得你现在没有必要整成书。你就写成文章,然后寄给报社,看能不能发表。如果发表,就把这些报纸收藏然后寄回你们农场,给大家看。也可以放在小学,给小学生们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成长的农场是有很多英雄值得敬佩和爱戴的。”

    好像也是哦。

    陈白羽瞬间眉开眼笑,“大魔谢谢老师,我知道了。”

    整个成册,做成传记的形式,只能慢慢来。

    不过,现在可以先发表。

    等她放假的时候,把报纸拿回去,读给他们听。

    好。

    就这样干。

    陈白羽信心满满,已经想象大家看到她把报纸拿回去后的欢欣。

    “你还是发表了再想其他的事吧。想要发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魔头直接给陈白羽泼了一盆冷水。

    “我知道。但我会努力的。”陈白羽斗志昂扬。

    大魔头笑了笑。

    乡下的很多孩子都千方百计的想要走出来,想要离开乡下,甚至最好就是一辈子不回去。即使回也是要衣锦还乡。

    但陈白羽不同,她时时刻刻想的是大唐农场,那个在别人口中穷到要穿蛇皮袋的乡下农村。

    市一中有很多农村考上来的学生,但大家对乡下一般是能不谈就不谈,很少会有人像陈白羽这样,骄傲得好像全天下就大唐农场最美的语气介绍给别人。

    就算是大唐农场的牛粪都要夸上一夸。

    “既然想写,那就好好写吧。写好了拿过来给我看看。”

    “好。”陈白羽高高兴兴的答应了。

    她的《我的阿祖》就发表在《学生报》。清明节的时候,她把报纸带回去,被阿祖给珍藏了起来。

    为了防止被老鼠给咬破,阿祖用一件旧衣服给包了起来。

    一个星期后,一个关于五保户曾爷爷的故事被发表。

    曾爷爷是大唐农场的公路养护人,陈白羽写的都是一些日常小故事。例如他喜欢给放牛娃讲故事,例如他喜欢给别人讲他曾经的英雄事迹。

    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能所向披靡

    其实,一开始陈白羽并没有想过这一篇文章会被发表。

    因为同时寄出太多,陈白羽都忘记哪篇寄给哪份报纸了。很意外,最先有消息的竟然是关于曾爷爷这个公路养护人的小故事。

    《我和大唐农场公路养护人》寄给了《青年报》,仅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回复。至于其他寄给《书刊报》、《羊城日报》、《羊城晚报》等的文章暂时还没有收到回复。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陈白羽又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日报》的回复。可能因为陈白羽所有的文章最后都加上了一段‘四个现代化理论’或者‘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吧。她寄出的文章都收到了回复。

    大魔头笑她是抓准了现在报刊的积极向上心理,投机取巧。

    现在的报刊很多都是关于这些理论的文章。

    虽然报社会给她寄一份样刊,但陈白羽觉得不够,又在士多店买了十几分寄回大唐农场。

    再次收到陈明来信的时候,里面附着一些老人写给她的寄语和签名。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最让陈白羽高兴的是,她竟然收到了阿公的来信。

    阿公的信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做得好,继续努力。

    阿公的信就写在一张‘六畜兴旺’的春联背面,应该是从猪栏上扯下来的。然后信里还夹着三元,是阿公的私房钱给陈白羽零用。

    阿公为人有些虚荣,最讲究‘面子靓’。陈白羽能给他争面子,他当然也不会吝啬陈白羽的零用钱。

    陈白羽不知道,她的报纸寄回去后,她阿公立刻就成了全村人的焦点,一个个都夸赞他会教育孩子,是好家长。

    大唐小学甚至让他去学校演讲如何教育孩子成才。

    喜欢别人追捧的阿公怎么能不高兴?所以,不识字的阿公找黄知然学了几个字,然后就给陈白羽写信。

    信上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看着像是幼儿班的同学写的。

    陈白羽看着信笑了笑,藏起来,等有一天拿出来展览,一定很有意义。

    “小羽毛,谁给你写的信?”居然用‘六畜兴旺’的春联,真的太有才了。

    叶清娜抿抿嘴,“小羽毛,你怎么有这么多信?”看得她都要妒忌了。

    她平时就没有信,一封都没有。

    真是太打击人了。

    “你不是从《中学生博览》上挑选笔友了吗?”

    《中学生博览》的页面下方会有一些交友信息,某某人,然后是性别,爱好,征友名言等等,最后是联系地址。

    如果想要交友,也可以把自己的信息寄给《中学生博览》。

    叶清娜前段时间在《中学生博览》选了几个觉得顺眼的名字寄信,希望能和对方成为笔友。叶清娜会选择笔友,并不是因为想要说悄悄话,更不是因为想要交朋友,单纯的就是喜欢收到信的那种瞬间的愉悦心情。

    叶清娜寄出了好几封信,但目前为止一封回信都没有收到,让她备受打击。

    “是不是我写信的格式不对?”为什么就没有人回信呢?

    “还是说对方收到的信太多,最后没有选择我?”

    叶清娜看向陈白羽,想要一个答案,“其实,我也不是很差啊。”

    “一封自我介绍的心信能看出好坏?挑选回信应该也是凭着感觉。”陈白羽挑眉,这些人在《中学生博览》上征友,要么是真的想要一个笔友,想要选择一个最好最喜欢的最有第一眼缘的。

    要么就是无聊。

    至于会不会有坏人?

    这些他们暂时不会想到。

    “要不,你在《中学生博览》上发个征友信息?”陈白羽建议。

    这样会有更多的选择,感觉比给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人写信机会要大些。其实,选择也不过就是看看谁的名字更好听,谁写的征友宣言更打动人。

    例如‘我想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咋一听,还以为在相亲。但就是这样没有任何水平的直白的征友宣言,收到的信绝对会比那些自以为有水平有内涵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名言要多。

    也有人会写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希望能够遇到文静或者开朗的你。还有人会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总之就是靠眼缘。

    《中学生博览》的每一页下面都有这样的征友信息,选择谁成为自己的笔友?看的多数是征友宣言。

    这一句话刚好能打动自己的心,或者就是莫名其妙的顺眼。

    “小羽毛,征友吗?我投征友信息?”叶清娜吞吞口水,“如果收到的信太多,会不会吓着班主任?怀疑我在早恋?”

    陈白羽常收到信,班主任也会过问一二,确定是家人寄来的,班主任才放心。但,还是要一再叮嘱,千万不能早恋。

    “小羽毛,看《中学生博览》的人这么多,要是收到很多很多的信”叶清娜吞吞口水,怎么想怎么心动。

    “班主任问起,你就说是生日,以前的老同学寄信过来祝你生日快乐。”

    “好吧。”叶清娜立刻准备写信给《中学生博览》的征友编辑部。

    “小羽毛,真的好吗?”叶清娜放下笔,有些忐忑。

    陈白羽点点头,“如果你想要收信,想要笔友,这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好吧。我写。”叶清娜下定决心。

    “不要用真实姓名,用笔名吧。这样就不用担心班主任会知道了。”最重要的是,如果遇到坏人,也是一重保障。

    “好。那我想个什么笔名呢?清清,还是娜娜?”叶清娜皱着眉头,“或者小叶子?”

    “你喜欢就好。”

    “我就叫千里送鹅毛。这个有意思。”叶清娜激动的一巴掌拍在桌面上。

    “太假。这种交友用的笔名最好就给人一种真实感,觉得你这就是真实姓名。有一种被‘真诚的错觉’。你交朋友也希望对方给的是真名,而不是一天能换三十个的笔名,是不是?”

    “‘真诚’的错觉?好像很有道理。我在《中学生博览》上选朋友的时候也是挑那些名字看起来像真名的人。”

    什么‘清风明月’‘郭富城’刘德华”之类的,她统统不选择。

    以己度人,所以起的笔名更要有真实感。

    “叶小青?”叶清娜笑了笑,“好像有些土。”

    陈白羽直接翻个白眼,“叶清秋,叶清风,叶清雪那一个不比叶小青好听有意境?”陈白羽真的很想问问,既然自己选择笔友都要找一个名字好听的,为什么就想要给自己起一个土到掉渣的名字?

    “那就叶清雪吧。听起来很不错。”叶清娜确定了笔名,然后就是征友宣言,“选什么名言好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还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好像很小学生。”

    叶清娜咬着笔,“或者是陌上花开蝴蝶飞,有朋自远方来?”

    “小羽毛,那句好?”

    陈白羽真的很想说,那句都不好。

    想了想,“最后一句。”听起来很眼花缭乱的。

    乱花迷人眼。

    “真的?我怎么觉得还是‘我想要找朋友更直接?’‘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小羽毛,这个好像很不错。”

    “人家有字数限制。”

    “也是。”

    就在叶清娜准备给《中学生博览》寄一个征友信息的时候,收到了来自上海的信。

    “小羽毛,我收到信了。终于收到信了。好高兴。嘻嘻。”叶清娜很激动,手足舞蹈,“寄出了好几封,终于有一封回信了。”

    叶清娜拆了信,然后又有些失落。

    对方并没有说什么,说收到她的来信很高兴,然后这是千里的缘分什么的。最后还问叶清娜有没有照片?对她这样的女孩很感兴趣,很想看看她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和他身边的同学不一样?

    信很短,关于对方的信息半点不透露。

    “小羽毛,笔友不是应该你真诚我真诚的吗?”为什么感觉这么敷衍呢?甚至有些想后世的网恋,第一注重的就是外表。

    叶清娜眨眨眼,说不出的失望。

    她写信的时候写了不少东西,例如她是一个开朗的人,最喜欢的颜色,明星,运动等等,她在心里表示了自己的诚意。

    但对方的信

    陈白羽拿过来一看,字很丑,甚至连端正都不算,言语幼稚。

    “收到你的信很高兴。你在这么多的征友里选择了我。而我也从几百封信里面选择了你”

    “很高兴,你是个开朗的女孩。我是个开朗爱打球的男生”

    因为这位同学在征友宣言上说想要找一个活泼开朗的朋友,所以这两人就和‘开朗’个杠上了。

    你是个开朗的女生,我也是个开朗的男生,真的很巧。

    陈白羽都已经懒得吐槽了。

    “谢谢你的来信。你有照片吗?很好奇你的样子。我身边都是文静的女孩,我不太喜欢”

    呵呵。

    麻蛋的。

    还照片。

    这又不是相亲。

    “小羽毛,我要给他寄照片吗?”叶清娜看着信,失望是失望,但怎么说也是她的第一个笔友,意义不同。

    “字不好。从字迹看有些幼稚,不像初中生,更想小学生。”

    这样的字迹,给人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是‘不学无术’。

    总之就有一种被敷衍的感觉。

    好像这样的信已经写了无数封,已经烦了,字迹有些潦草。

    反正陈白羽是不会和这样的人交笔友的。

    浪费时间,浪费邮票。

    “而且不够真诚。”这封信真的很随意,随意到有些随便了。

    再说,哪有人这样上来就直接就问照片的?感觉像是在以貌取人。

    “但这是我第一个笔友啊。”叶清娜有些舍不得放弃。

    “小羽毛,我想争取一下。”

    陈白羽很无语,“你自己决定吧。”

    “我给他挑一张最漂亮的照片寄去。然后也问他要照片。”

    陈白羽已经差不多可以肯定结果了,无疾而终。

    果然。

    叶清娜寄出信后,就一直没有收到对方的来信,更不要说照片了。

    叶清娜有些傻眼,“我的照片应该不是能难看啊。怎么就没有后续了?”

    真的太伤心了。

    感觉自己一颗滚热辣的真心被泼了一盆冰冷冰冷的水。

    “感觉自己的美貌被否认了。”叶清娜可怜兮兮的看着陈白羽,“他是不是自卑了?”

    “对。面对你的花容月貌,所以对方自卑了。”应该幸好现在不是以后网络发达的年代,否则这样照片乱寄是要出事的。

    多少人的照片被利用?

    “你的征友信息在这一期的《中学生博览》登出,应该很快就能收到交友信。”过去的就不要在意了。

    “麻蛋的。我还想拯救一下,对方却连拯救的机会都不给我。看那字迹就是不成熟的小孩。哼。”

    叶清娜冷哼两声,“真的太讨厌了。”

    其实,很多缘分都可遇不可求。

    遇到一个能聊得来,能让你敞开心扉说心事的朋友很难得。

    这样广撒网的征友靠的全是缘分。

    有些缘分浅的,不过是一两封信的交情,甚至一封信就能看出对方不是‘自己的菜’。然后及时止损,免得浪费时间。

    “哼。等别人给我写信的时候,我肯定要认真回复。”

    陈白羽没有说话,因为不可能每一封信都认真回复的?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继续聊下去的,有些人聊着聊着,就不见了。

    即使现实中的朋友也一样,走着走着就散落在天涯,更不要说看不见摸不着的本来就远在天涯海角的笔友。

    偷个懒,不想回信了,然后联系就断了。

    谁读书的时候没有一两个笔友?但谁的笔友能长久?

    不过是给乏味的中学生活增加一点点调味料而已。

    当然,也有人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一直聊,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缘分再深些可能还会结成夫妻。

    陈白羽曾经参加过一个婚礼,新郎新娘就是从笔友开始,然后志趣相投,最后一路走入到结婚的殿堂。

    这是幸运,也是缘分。

    从写信,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能一直联系不是真爱是什么?

    但又有多少人能在万千人之中遇到真爱?

    叶清娜想要交笔友,陈白羽不会阻止,但她会在旁边把关提点。现在的人心还没有以后的复杂,所以很多人即使聊不下去了,也不过是默默的断开联系而已。

    不像以后,会担心对方把自己的信息和照片公开,挂在某个带颜色的网站。

    “陈白羽,我找到了。”叶清娜在最新一期的《中学生博览》上发现了自己的征友信息,“嘻嘻。看着就受欢迎。肯定会有很多信。”

    突然,叶清娜惊喜的张大嘴巴,“小羽毛,你不是喜欢集邮吗?这样的方式集邮最省钱。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城市地方的邮票。还是免费的。”

    陈白羽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还真是。”

    弄个征友信息,然后收到全国各地的信,收集全国不同地方的邮票。

    “小羽毛,你要不要也发个征友信息?”叶清娜眨巴一下眼睛,“还是等我收到信后,你再决定吧?”

    叶清娜有些忐忑,“小羽毛,你说会有来信吗?我上一个笔友,不是说他在几百封信里选择了我吗?那就说明他的征友收到几百封信。我应该会比他多吧?”

    “肯定的。”

    叶清娜的征友信息收到的信不少,好几百封,但让她觉得有诚意并且想要回信的也不过是封。

    叶清娜尽最大的诚意去回信。

    一来一往。

    叶清娜就觉得无聊了。因为发现和这所谓的笔友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谈的,更没有聊心事的欲望。

    通篇下来都是敷衍。

    和叶清娜所想的笔友完全不一样。她本来是想要给笔友说说校园,说说身边的同学,说说她的同桌小羽毛的。

    但看到对方的来信,没有半点实质性的内容,全部都是‘我今天很开心’‘我明天还会很开心’之类的废话。

    叶清娜就写不下去了。

    凭什么她介绍自己的校园,自己的同学,对方却全是没有用的废话?

    你废话,我敷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两信封后,叶清娜已经不想回信了。

    叶清娜被打击到了,“这些人,怎么就没有一个真诚的?”

    “小羽毛,我一个笔友都没有了。”

    有些人是她不想敷衍了;有些人是不想敷衍她了。

    叶清娜很受伤,她觉得自己已经很真诚了,为什么还是没能交到真心实意又能聊得来,还能分享趣事的笔友?

    “没有就没有吧。”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时间短暂,但你也算是尝试过有笔友的感觉了。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过笔友呢。”

    现在的笔友,和以后的网友并没有什么区别。

    能不能聊得来,看的是缘分。

    “哎。也是。交这几个笔友,心太累。”

    叶清娜靠在陈白羽的肩膀上,“我再也不想交笔友了。”

    “嗯。”

    “如果不是老师说交笔友能锻炼写作文的能力,我才不想交笔友呢。哼。”叶清娜撇撇嘴。

    陈白羽笑着摇摇头,然后建议叶清娜给她的小学同学写信,“你们有共同的小学回忆,不怕没有话题聊。然后,现在又不同学校,对彼此的学校都感兴趣。”

    “你应该没有去过九中吧?为什么不问问九中的校园环境,还有学习氛围?还有三中。听说三中的校园最漂亮,里面很多龙眼树”

    “是哦。”叶清娜立刻拨云见月,“我给我小学时候的好朋友写信。”

    陈白羽微微的勾起嘴角,笑了笑,继续在整理陈明寄过来的故事集。

    叶清娜一边给她的小学同学写信,一边不消停的问陈白羽,“小羽毛,你有笔友吗?”

    “有吧。”

    陈维聪,陈明还有叶长安应该都算她的笔友吧。

    “真好。”叶清娜感叹一声,然后又笑了起来,“我要和我以前的同桌说说我现在同桌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