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都市小说 > 穿到民国吃瓜看戏 > 250|上帝之民
    石静宜带领着施巧儿她们把土豆切成块, 滚上草木灰,埋在了松过的田地里。这是她们从嘴里省出来的口粮,虽然数量不多, 但土豆和红薯种下去之后到明年就可以收获更多粮食了。

    祝玉燕去找石静宜,却看到礼拜堂的门虽然没锁, 可里面却没有人。她就找到田里去了,站在田埂上, 看到地里施巧儿她们蹲在地里, 一步一挪,但没有停下双手和双脚的动作, 就让人佩服。

    佩服施巧儿她们脱胎换骨, 也佩服石静宜用机械和繁重的劳动改变了她们。

    她对石静宜招手, 把石静宜叫了过来。

    石静宜的修女服上全都是土,不过黑色耐脏。

    她一过来就问祝玉燕“学校是不是要关了?”

    祝玉燕“……你是猜出来的?”

    石静宜点点头“粮食越来越少, 再不关就要大家一起饿死了,我猜校长和教授们一定早就在讨论这件事了。”

    祝玉燕对这位姐姐真的是佩服极了, “那你知不知道我来找你是为什么?”

    石静宜叹气“知道。我最近一直在写信给天津和北京那边的修道院, 想找人接收我们, 可是一直没有回信。”

    虽然都是侍奉上帝的人, 但神父和修女通常不会在一块修行。毕竟跟其他宗教一样,献身宗教的人都是要舍弃男女之爱, 要全身心的奉献。

    日本和尚例外。

    当初石静宜学习神学是靠一个神父,但她现在要找地方接收她和施巧儿这一群见习修女,却不能让神父接收, 神父最多只能帮她找找接收单位。毕竟男女有别。

    可现在这世道,通信尤其不便不说,环境也比较动荡。天津与北京应该是都有修道院, 但现在这种情况,谁也不确定那边的修道院还在不在,里面还有没有修女了。

    假如没有地方可以接收,学校一关,石静宜和施巧儿她们就没有地方可去了。

    当然,留下她们也可以,粮食再少,大家省着点吃,多七八张口也不是真养不起。可事无绝对,凡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所以石静宜才提前写信,祝玉燕才来找石静宜。

    毕竟施巧儿她们是基金会第一拨解救的对象,送佛送到西,救人救到底,祝玉燕不能不替她们打算。

    听了石静宜的话,祝玉燕也说了她原本的打算“我原来是想找个地方,在房顶上竖个十字架,就假装是修道院的。”

    石静宜一听就摇头“这不行,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了。”

    祝玉燕叹气“是啊,我后来也知道了,这么搞不行。”

    参加完拍卖会之后,她对这些暗藏的小规矩就比较好奇,特意查了一下,才知道关于教堂和修道院,就是供奉上帝的地方,关于建筑是有规定的。

    这个规定比如奇葩,也是来自于上帝比较牛掰的时期。那时神权跟王权打架打赢了,上帝盖庙就有了规定,它要求上帝庙的建筑一定要是周围最高的那一座,为的是接收上帝的旨意比较方便。

    我住的高,我离上帝比凡人近,我就更容易听到上帝的声音。

    就算旁边有王宫也是这样,上帝盖自己的房子,一定要比王宫还要高。

    所以各地的教堂的顶都是努力往高了盖,都是尖顶,觉得尖顶还不够高的,就立个十字架上去,高上加高。

    所以上帝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施展不开。神父说他是上帝的使徒,住在最高的地方,能听到上帝的声音。

    中国皇帝……

    老子是天子,知道什么是天子不?老子是老天的亲儿子。

    所以外国传教士在明朝就来中国了,硬是没能把中国皇帝也忽悠梵蒂冈去,也就到了最后这个皇帝这一代才成功,不过这个皇帝很快就跟日本人跑了,那个替皇帝洗礼的神父也不知道算不算立了功的。

    扯远了。

    总之,祝玉燕在了解了之后就明白她不能随便找个地方竖个十字架就说这是修道院是教堂,没有上帝专属的尖顶屋子,来一个懂行的都知道那是假的。

    她总不能赌这城里没几个懂行的吧?中国人不懂,外国人也不懂吗?那就害了石静宜她们了。

    石静宜“我会继续给外地的修道院写信的,实在不行,我就带着她们躲去教堂。”

    事急从权,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有时也必须要在一些地方让步——她要是真把施巧儿她们带到教堂去,神父也只能给她们开门了。男女什么的不重要,大家都是侍奉上帝的人。

    关键时刻,不能要脸。

    祝玉燕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