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时日,虽觉意外——毕竟以往大王离京从未如此之久——却也并未多想。大王威权日重,性情愈发深沉难测,或许此次狩猎兴致颇高,又或许另有深意,臣子们不敢妄加揣测。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不寻常的迹象开始接连出现。先是随行出猎的几位公子陆续返回宫中,言及父王仍在山中,这本身就已略显蹊跷。更引人注目的是,朝中几位核心重臣——总揽政务、素有肱骨之称的丞相萧何,精明干练、掌管律法与部分军务的廷尉曹参,以及那位战功赫赫、执掌兵权的大将军韩信,竟在公子们回宫后不久,也被大王一道紧急命令召离了咸阳,直奔骊山而去。
这还不算完。紧接着,一道道调兵符令从骊山发出,咸阳周边的驻军被分批抽调,火速开赴骊山方向。同时,少府衙门接到严令,紧急征调咸阳及周边郡县大量技艺精湛的工匠,尤其是擅长土木工程、矿冶挖掘者,携带各类工具物资,同样被送往骊山。一时间,骊山脚下成了军事禁区,兵马调动,工匠云集,戒备森严,飞鸟难入。
这一连串的动作,再也无法用简单的“狩猎”来解释了。调集军队,或许可说是围猎大型猛兽或演练军阵;但大规模征召工匠,并且是由萧何、曹参、韩信这三位文武顶尖人物同时坐镇处理,这就绝非寻常。咸阳城中,嗅觉敏锐的官员、各方势力的眼线,都已隐隐觉察到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息。
流言开始如同地下的暗火,在坊间、在官署的回廊下悄然蔓延:大王是否在骊山遭遇了不测?是遇到了强大的叛逆伏击?还是山中出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异象或宝藏?为何只见调兵遣将,却无任何捷报或官方告示?
骊山营地内,萧何、曹参等人更是心急如焚。他们深知,如此大的动静,想要完全封锁消息绝无可能。大王被困地宫已十日,生死未卜,每拖延一刻,大王生还的希望便渺茫一分,而咸阳乃至整个刚刚稳定下来的庞大王国,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便增加一分。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