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女生小说 > 南洋崛起 > 第280章 间接移民
    “招人了,兰芳和尚又招人了,赶紧走,招满了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再招。”

    “真的啊?在哪里报名啊?”

    “还能有假?你连地方都不知道?阿拉才来上海的伐?”

    “是啊,我杭州府的。”

    “一边去,杭州府跑来凑啥热闹,松江府还好多人没进去呢。”

    “等等,不是说没有地域歧视吗?不是说可以移民吗?你咋能这样呢?告诉我地方,我申请移民。”

    “移民啊,跟着我吧,他们说移民优先,算你胆子大。”

    兰芳招工的消息刚从虹口河河岸传出,轰然间就将整个上海引爆,飞快的在上海大街小巷传开,还有向松江府外传播的势头。

    这不,一家刚过完年从杭州府跑过来的人就听到了这个消息,拉住路人就激动的打探起来,居然除了移民,还有招工啊,得先去看看,要是能就在这讨生活也行,放假还可以回老家看看年迈的老娘。

    一八八六年,二月十八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清晨,外虹口桥西桥头,宝山特区宣传栏贴出了一张告示,一张宝行特区招募建筑工人的告示。

    外虹口桥附近,是宝山特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建设工地,也是上海最热闹的地方,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人在虹口河西岸张望,看热闹之前,基本上都会到桥头宣传栏看看,看看有什么好消息没有,就像后世的网红打卡一样,几乎天天不间断。

    不认识字没关系,兰芳专门派有人在那里,看不懂可以请人家读告示,听不明白,可以请人家详细的解释,多贴心啊。

    这里是个新奇最多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新奇的事情。虹口河对岸的建筑物一天天的长高,虽然不知道这些建筑是干什么的,但规模好大,楼层也好高(八层而已),道路好宽。

    哦,那不是我们自己参与建设的,没关系,这是上海的建筑,是阿拉上海人的房子,其他的地方可看不到。再说,能够见证着一层层的拔高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讲的事情,逢人必定能吹个半天。

    兰芳人来了以后,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兰芳不是洋人,没有红毛卷毛,也不叽里呱啦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脾气又好,说话很客气,如果看着你顺眼,还会赏你一个带把的香烟,让你爽得很。

    哎!兰芳人什么都好,就一件事让人很头疼,要想在他们那里上班,要想移民,第一时间就要剃光头,不管男女,还有在那个刺鼻难闻的水池内泡上一会。不过他们也是真是很嚎,从水池内出来,就白得一套漂亮崭新的衣服,那衣服啊,闻着都有一股沁人心扉的香味。

    这些都不是秘密,早就从那些还没有乘船离开的移民嘴中传了出来。曾经很多人对申请移民的人都非常鄙视,真是不知廉耻,连《孝经》都违背,不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吗?剃成光头算什么事?又不是出家当和尚。

    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后悔了,因为除了漂亮衣服和饭菜随便吃,做工还有银子发放,不仅半个月一发,居然还这么高的薪资,这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

    唉!后悔啊,自己没把握住这个机会。

    现在好了,招工、招移民的窗口再次打开,这次绝对不容错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别看上海是大都市,事实上,光绪年间,上海人的收入是很低的。一个长工一年的收入在3到4两银子之间,这工作还不好找,顶多打打短工,一个月挣1两银子,没保障的那种,有活才才行,没活一个月还得倒贴。

    农村的自耕农还好点,好年景一年的收入在20到25两银子之间,一般佃农一年到头的收入在8到9两银子之间,养活一家人都不是很宽裕。

    要是兰芳人没来,大米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一两半银子一石了,现在有兰芳大米在低价销售,大米价格比较稳定,一两银子能买到一石大米。

    可是,那些在兰芳人那里做工的人,包吃包住,居然一个月可以挣到5两银子,或者收5两银子等价的兰芳币。

    兰芳币是个好东西啊,一两银子换6.25元兰芳币,要扣除0.25元手续费,兰芳币换银子就不需要手续费,而且兰芳的百货商店只收兰芳币。

    在工地上干一个月,顶长工在主家干差不多两年,这真的没法比啊。人家长工是没日没夜的随时都要听主家吩咐,而兰芳工地上呢,三班倒,一班只需要干上四个时辰,中途吃饭的时间还算在内,你说美不美?

    啥是三班倒?有缘书吧

    这你都不知道?兰芳人的工地一天到晚都不停工,上工分成三批,每批四个时辰,到点就会有人前来接班,接住你手头上的活继续干下去。

    据说,移民到兰芳本土去的,工资待遇还要高,一个人要管几百亩地,哇,几百亩啊,比这里的一般地主都要强。

    即便不种地,没关系,兰芳到处都可以找到事做,只要听从安排,你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干、擅长干的事情,每个月工资,最低都是一百块兰芳币,合十六两银子。如果能识字,通过什么认证考试,工资还能再高不少呢。

    宝山特区工地发放工资,对于兰芳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没有什么临时工的区别,只要是在工地上干活,都会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工资,而且这里还没有实行学历资格认证制度,工资待遇基本上是一刀切。

    但工人拿了多少钱一个月是无法保密的,因为工地上的工人每周都有一天假期,让工人回家看看,或者到商店里去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一来二去,工地上的待遇情况在上海也就不是秘密了,基本上想知道的都知道了。

    再也没有人会鄙视那些剃光头去干活的人了,和白花花的银子相比,那点头发算什么?又不是不再长了。而且,只要你不在兰芳的工地上干活,头发随便你怎么留,但在工地就不行,头发长度不能遮盖耳朵,这是安全规定,是必须遵守的规定。

    即便今天是元宵节,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更是民间最为重视和热闹的传统节日。

    往年,即便官府不会操办等会,民间自发筹办起来的等会都会办得热火朝天。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都会出现在这一天晚上,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

    要想办好灯会,一般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了,而元宵节当天是最忙碌的时候,无论主办方还是准备参加等会的普通人,这一天都会早早最好准备,收拾利落。

    现在,谁还会去管灯会,听到消息的人都向着虹口桥涌动,即便是去碰碰运气也好,万一要是招上了呢?一个月五两银子啊。

    即便没有被招上,没关系,看看又不亏,多看几次,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诀窍,在下次报名之后,成功率一定会高上不少。

    一张招工告示不仅将元宵灯会热潮彻底掩盖过去,也将上海的官员招惹过来,这不,邵友濂就带着一众上海官员和新编上海警备团官兵急匆匆的赶过来。

    上海警备团是曹德庆原来的两千多庆军改编的,全部换上了兰芳八五式和迷彩服,警备团分成四个营,每营600人,分成两批轮流接受兰芳国防军的专业训练,执行任务的两个上海警备营,一个协助国防军看守跑马地的俘虏,一个负责上海城内城外的治安。

    大批人群向宝山特区涌动,吓坏了曹德庆和邵友濂等人,急忙集结警备营赶过来维持秩序,以免出现人员踩踏事故和一些不法分子在人群中捣乱。

    “胡部长啊,你们咋不打个招呼呢?提前告知我们一下,我们也好有个准备啊,不至于这么仓促被动不是?”邵友濂很是无奈的看着同样被惊动的胡书达等人埋怨起来。

    “不好意思啊,邵道台,我们以为今天是元宵节,不会有这么多人前来报名,也就没有向你们通报,谁想到这么多人不去准备灯会,反而跑到我们工地这边来了。”胡书达急忙向邵友濂拱手道歉,然后高兴的邀请邵友濂一行前往宝山特区临时驻地休息。

    胡书达看上去很意外,很被动,实际上,他心里高兴得很,这说明什么,说明特区支部会议确定的“间接移民”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先把人吸引到宝山特区再说,在和兰芳人一同干活的同时,他们自然会潜移默化受到兰芳人的影响,对兰芳产生无限的向往。

    还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兰芳人在峡南省的基本工资是每月一百元,按照学历资格证来计算当月发放的工资额,即便连小学学历都没有获得的文盲也能拿到基本岗位薪酬的50,那也是五十元兰芳币,相当于八两银子。

    还有更加吸引人的事,在上海的兰芳人,除了一百元的基本工资以外,还有一百元的境外工作劳务补贴,这个补贴还不受学历资格的影响。

    与兰芳人相比较,在这里工作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原来被无数上海本地人羡慕的工资居然会少得可怜,一样的肌肤,一样的语言,差距在哪里?一张兰芳临时居住证或者身份证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天下没有一个是傻瓜,从挺胸抬头沾沾自喜,到低眉顺眼黯然魂销,是谁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法设法移民,拿到那张临时居住证或者身份证,拥有那些自己羡慕的人一样的身份。

    “胡部长,你们这是要将建设速度提速了?”邵友濂对兰芳突然大肆招收工人感到很好奇,毕竟自己曾经多次请求兰芳扩大招工范畴,一直被胡书达拒绝,现在突然就放开了,显然是发生了什么才对。

    “是的,邵道台。从本土运送大批建筑材料的船队已经过了港岛,正在向上海驶来,我们的工程建设可以不再为建筑材料发愁了。值得重视的是,这次运来了一个火力发电设备,火力发电厂一旦建成,我们再也不愁缺点问题了。”

    上海古城和宝山特区目前已经通电,但电力非常的不稳定。这个不稳定可不关光绪八年英国人创办的那家小型发电厂什么事,那点电只够点亮租界的几盏路灯而已。

    兰芳进驻上海收回租界之后,第一时间就在古城城墙上架设了太阳能发电设备,建立起分布式光伏电站,以供应宝山特区工地施工建设用电,白天还好,晚上电力就会非常紧张,需要启动几台柴油发电机才行。

    柴油发电成本太高,工地下半夜基本是半开工状态,导致建设效率低了不少。而上海没有水力发电的条件,除非利用富春江的水力来发电,这不是一时半刻能办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不仅上海如此,江宁地区的水泥厂、钢铁厂的用地同样需要用火力发电来满足工厂的电力需要,除非投入巨资帮助大清建立东部电网,否则就只能这样处理各地的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