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明越坡 > 第九百三十二章 出兵大虞
    由于年初大量的锦衣卫突然出现在云南,并且连到底在寻找什么人,都不告诉他这个坐镇云南的封疆大吏,沐晟觉得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于是,沐晟给永乐皇帝发出了一封六百里加急的密奏。对于陈添平,也就是阮康所言之事原原本本地上奏。

    听说建文帝出现在了大虞国,永乐皇帝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永乐皇帝回信给沐晟,让其派兵护送陈添平回国登基。作为条件,陈添平回国之后必须将建文帝秘密捉拿,然后交给沐晟。沐晟再将建文帝转交给正在云南的锦衣卫指挥使。

    当然,永乐皇帝也料到这事儿恐怕不会就这么简单。既然建文帝逃到了大虞国,并受到了大虞国国王的礼遇,这大虞国会不会来一次政治投机,助建文帝复国呢?

    于是,永乐皇帝立即让麾下第一大将朱能挂帅领兵前往广西,随行副统帅是昔日第一功臣张玉之子张辅。如果大虞国胆敢动兵,立即从广西向大虞国发起进攻。同时,云南的沐晟则率云南之师从云南境内攻入大虞国。

    按说永乐皇帝朱棣是人精中的人精,他怎么会凭着沐晟的一份密奏,以及那陈添平的一面之词,立即就下令让明军护送其复国呢?

    因为朱棣太想抓住建文帝了。如果建文帝真在大虞国,他如果直接以捉拿建文帝的名义派兵前往,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说自己这个皇位来路不正吗?

    只有以助陈添平复国这个理由,派兵前往大虞国,才是最合理的。试想那大虞国的国王岂会让皇拱手让人?他一定会与明军对抗。

    这就是朱棣要的效果。

    只要大虞国的军队与明军对抗,朱棣就有了出兵大虞国的借口。只要攻下了大虞国,想要抓住那建文帝,还不是易如反掌?

    为了营造声势,刚刚在明军将领黄中率领的五千明军的护送之下进入大虞国境内的陈添平,便摆起了谱儿。所过之地,他都以“皇帝”的身份训斥当地官员,让其立即弃暗投明,不要再跟着胡季牦在黑暗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得知五千明军竟然护送着一个叫什么陈添平的人,要来恢复大陈国,季牦岂能答应?

    季牦立即让弟弟季貔率兵设伏。季貔几乎是毫无悬念地大败五千明军,还活捉了陈添平。

    本来还做着皇帝梦的陈添平,没想到转眼之间自己便成了阶下囚。面对季牦的审问,陈添平不得不如实交待了自己就是阮康的真正身份。

    季牦让陈添平在认罪书上签字画押,立即将这封签字画押的认罪书,连同自己写给永乐皇帝的辩解信,派人立即送往云南的沐晟手中。

    为了警告那些企图颠覆大虞国政权的小人,季牦岂能让陈添平这号人活在世上,立即在升龙城外将其斩首。

    当沐晟收到季牦送给他的书信之后,立即是派人转呈给应天的朱棣。

    对于陈添平签字画押的认罪书和季牦的辩解信,朱棣没有任何兴趣。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虞国已经向明军动武了。他根本就不在乎陈添平能不能当上大陈国的国王,他也根本不在乎陈添平的生死,他在乎的是他已经有了出兵大虞国的借口,他终于可以抓回那个自己“日夜挂念”的人了。

    就在季牦将陈添平斩首之后,他立即派人来龙头给我送信。在信中,他除了告诉我沈大哥带着建文帝来到了大虞国,也告诉了我大虞国由于陈添平之事,可能得罪了大明王朝。

    很显然,季牦是觉得这事儿他也有些拿不准了。

    得知沈大哥带着建文帝躲到了大虞国,永乐皇帝竟然派兵来大虞国护送陈添平复国之事,我就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于是,我决定立即启程前往大虞国。本来我是打算带着陈维林,再叫上几个稍微年轻一点儿的特战队员去一趟大虞国的。但众位兄弟听说大虞国这次要和明军交火,这可是摊上大事了,非得跟着我来。连马悦这种本来在龙头港口从事经营的人都来了。要不是我强制让陈元贵、郑有功等人留下,估计连汪耀南都要跟着过来。

    当然,还有以陈维林的儿子陈思汉为首的特战队二代们,也要求跟着一起过来,但都被我拦下了。我告诉他们,咱们是去帮助季牦他们解决问题,不是帮着去打架。小年轻们都在家里好好待着,把龙头港口给我看好了。

    就这样,以我为首的一帮老头子从龙头出发了,最年轻的同志也都是五十好几了。

    可咱前脚刚离开龙头,后脚便有一支大船队在龙头港口泊岸。这支大船队由大明王朝派出,名为到南海诸国友好交流,实为寻人。

    这个寻人之举,是一个相当机密的事情。不过就是这个十分机密的寻人,也是有一明一暗。

    这事儿还得从这个庞大的船队的领头人说起。可能聪明的读者早已猜出来了,这个船队的领头人便是郑和,也是马和,本名叫胡和。

    因为当初的郑村坝一战,以及后来的夹河之战,马和都立下大功。朱棣登基之后,便赐马和姓郑,从此他就更名为郑和。

    朱棣登基之后,由于感念当初宦官在“靖难之役”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他也十分信任宦官。永乐元年,先前多次为朱棣传递重要情报的司礼监提督太监李兴,便奉命前往暹罗国进行慰问。永乐三年,郑和开始出使大西洋各国。

    还有后面的永乐八年,先前在“靖难之役”中有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秉笔太监马靖,分别外出都督、巡视军队。这也是明朝太监监军的开始,当然这是后话。

    朱棣即位之后,还重用了一个人,那便是昔日曾与自己结拜过的胡俨。朱棣登基之后,便让胡俨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直到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九月,朱棣让胡俨出任国子监祭酒,才不再在内阁中任职。

    另外,顺便提一句,永乐年初,刘才也因为“靖难之役”有功,被加爵为广恩伯。

    胡俨入阁之后,道衍和尚找了个机会,让胡俨和郑和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秘密相认。七旬的霏儿得知了郑和的真实身份,也是激动不已。

    这些年来,胡俨知道母亲对父亲的日夜思念。在与亲弟弟郑和的谈话中,他也没有回避这个事实。

    刚好永乐皇帝想派人出海,名为加强与大西洋各国的交流,实际是想探寻建文帝的下落。时任内阁阁臣的胡俨便向郑和透露了这个消息,他希望郑和能领受这个任务。

    郑和也曾从道衍和尚口中得知他的亲生父母就在南洋一带,他也想着借出使大西洋各国的机会,去探寻亲生父母的下落。同时,也是帮哥哥胡俨寻找父亲,也是帮大娘霏儿寻找失散多年的丈夫。

    由于有阁臣胡俨的推荐,还有道衍和尚的亲自提名,再加上郑和确实立有大功,这出使大西洋各国的光荣任务终于是让郑和给领受了。

    由于我正好赶上了大虞国这事儿,就这样,郑和的第一次南下便与我失之交臂。不过好消息是,他在龙头找到了亲生母亲未了,并与未了秘密相认。

    听说霏儿还健在,未了交待亲生儿子一个秘密任务,下次如果还有机会出海南下,一定要将霏儿带来与我团聚。

    当我赶到升龙城的时候,已经是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年底了。与沈大哥再度重逢,让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兄弟两个分别多年,再加上咱们都是七十好几的人了,这人老了,自然话就多了。咱和沈大哥两人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个没完,完全就没顾得上大虞国的紧张局势,更没顾得上一旁情绪极度低落的建文帝。

    不久,前线的季貔传回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季貔在大虞国与大明王朝的边界上设伏,不仅是成功伏击了明军,还乘胜追击,突入广西的龙州地域。

    在龙州,季貔让兵士们利用火器猛攻后撤的明军,居然击中了明军主帅朱能。受伤的朱能被兵士们救回营中,没两天便不治身亡,当时还不满三十七岁。

    为了避免对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当时的副帅张辅封锁了消息,说朱能是水土不服、染病而亡。

    主帅阵亡,这可对朱棣是个不小的打击。要是不是为了活捉建文帝,朱棣肯定会下令班师,毕竟一个大虞国,朱棣还未将其放在眼里,要收拾这个藩属国,以后多的是机会。

    但是这一次不行,因为建文帝就在大虞国。朱棣知道,这一仗必须要打下去,就是咬着牙,也必须打下去。

    朱棣立即让人厚殓了朱能,并将其灵柩运回应天。同时,朱棣命张辅为征夷主帅,让云南的沐晟出任征夷副帅,待来年开年之后,两路兵马分别从广西和云南发动进攻,务必一举攻克大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