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明越坡 > 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见本家
    那孩子趴在地上,双手护着头。随着他军官鞭子的落下,他就打个滚儿,然后轻哼一声。

    我看这孩子也可怜,有意为他说情。

    便走到那军官身边,说道

    “这位将军,你看地上躺的这孩子,估计还没这一袋粮食重呢。

    让他扛这么重的粮食,动作慢点也很正常。

    我看他应该是实在搬不动,不是有意要偷奸耍滑。

    你教训也就教训了,差不多得了,别再把这孩子打出个好歹来。

    别人也是爹妈生的,父母养的。”

    那军官听我来劝解,回过头来看看我。

    我注意到这人约三十岁的年纪,一脸清瘦。

    那军官开口道“你们什么人?我们这批粮食可是前方紧急着要的,都象这小子这样,耽误了前方的战事,谁担得起这个责。”

    我心中暗笑,什么前方紧急需要。

    不就是那郭子兴到滁州了,准备放弃濠州,所以把濠州的好东西都往滁州运嘛。

    但想归这么想,我肯定不能明目张胆地这么说,但这孩子我是想救。

    于是,我继续开口说道

    “这位将军,我们是定远县锥子山的人。

    你们这批粮食应该是运到滁州那边去的吧,前几日我刚遇上了你们的李善长李将军亲自督运。

    我想你这也是给他预备的吧!”

    那军官听我说出了李善长的名字,态度立马转变了。

    说道“原来你们是锥子山的兄弟啊。在下胡惟庸,是李将军属下,也是李将军正宗老乡。所以,李将军对我很信任,让我在濠州准备粮草,他则亲自督运。”

    我一听,“胡惟庸”这名字熟啊!

    我仔细想了想,这不就是明朝最后一个宰相吗?

    明朝刚建国时,和历朝历代一样,也设有宰相一职。

    后来因为这宰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不仅是杀了胡惟庸,还顺带着废除了宰相这个职位。

    当时,朱元璋是因为感到宰相权力太大了,对他及他的子孙后代的统治是个威胁,于是就废除了宰相这个职位。

    至于朱元璋废除宰相这个职位的实际效果,我们在这里就不作评说了。毕竟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后期的皇帝大多是大权旁落的。

    总之,这胡惟庸是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直到后来的清朝,也没恢复宰相这个职务。

    原来这人就是胡惟庸啊,那以后也是了不得的人物啊,那得跟他搞好关系。

    于是,我赶紧笑着对他说道

    “哟,原来是胡将军啊!

    咱可是本家呀!

    我也姓胡,我叫胡硕。

    前些日子,我从和州回定远,路上遇见了你们李将军,大家相谈甚欢,承蒙李将军抬举,算是与我交了个朋友。”

    胡惟庸听到这里,知道我和李善长熟。

    赶紧拉着我的手说“原来是自家人,好好,去我府上一叙。”

    说完,就对刚才那挨打的兵士吼道“还不快去搬粮食,滚!”

    回过头,拉着我的手,不由我分说,就把我往他家里拉。

    我一想也好,反正晚上有人请吃饭。不吃白不吃,于是招呼众人跟我走。

    没想到,这胡惟庸一个小官儿,住的宅子倒挺大的。

    一问才知道,原来郭子兴去滁州后,大大小小的头目跟去了不少。

    这些跟去的头目原来的宅子就都不要了,这下就便宜胡惟庸他们这批中下级军官了。

    胡惟庸说他才搬进来不到一个月,原来住的地方太小了,现在一下子就住这么大个宅子还真不适应。

    因为官职不高,也没几个亲兵、下人,因此还空了不少房子。

    听说我们是要北上去归德府,准备在濠州住一晚上,就十分慷慨地表示,今晚就在他府上住。

    我一看,也好,就爽快地答应了。吩咐众人就在这里安顿。

    晚上,胡惟庸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说是为我们接风。我们也不推脱,不吃白不吃。

    席间,胡惟庸一个劲儿向我打听李善长的情况,有意无意间老是询问我和李善长之间的关系。

    我很快也就明白了,这人并不是真心想要款待我,而是想讨好他的顶头上司李善长。

    怪不得这人后来能当宰相,这溜须钻营之术还是很有一套的。

    既然摸清了对方的底,后面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我一方面一个劲儿地吹嘘和李善长是如何如何投缘,另一方面又一个劲儿地和胡惟庸称兄道弟,就差当场结拜了。

    罗仁他们几个看见我的眼色,也是十分地配合的演这出戏。

    就是张思淑那丫头,一个劲儿地对我露出鄙夷的神情。

    算了,不管她了。

    这个丫头就是不开窍,没必要跟他一般见识。

    席间,胡惟庸还一个劲儿地让我帮他分析分析形势。

    他说自从郭将军带了大批人走了,他有几分高兴,也就几分担心。

    高兴的是,以前自己就是个小屁官儿,那么多大佬在这里,以前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在濠州负责整个后勤军需供给的事务,好歹也算一号人物了。

    胡惟庸担心的是,这大批粮草都运到滁州去了,一旦打起硬仗来,濠州这边的粮草可就吃紧了。

    我笑了笑,故作高深地说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胡惟庸站起来敬了我一杯酒,说道“胡老弟,我比你大八岁,我叫你一声胡老弟你可千万不要介意。你刚才说的这句话,还请老弟你明示。”

    我吃了几口菜,理了理思绪,然后笑着说道

    “胡兄啊!其实答案你自己都知道了呀!

    你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自从郭将军带着大部人马去了滁州,你这以前濠州的一个小喽啰,现在也成了濠州的一号人物了。

    这不就是那前半句‘祸兮,福之所倚’吗?”

    胡惟庸点了点头,道“那后半句呢?是不是说我现在看起来春风得意,但也有可能就是大祸临头了。”

    我笑了笑道“胡兄,你厉害呀!我还没说出口,你就先参透了呀!”

    听我这么一说,胡惟庸更显得着急了。

    说道“我哪里参透呀,我就是不知道祸将从何而起呀!胡老弟呀,你别再卖关子了,快快帮为兄指点指点。”

    我又顿了顿,说道“刚才,胡兄你已经说了。郭将军带着大部分人马到滁州去了,那我来问你,他为什么要到滁州去?”

    胡惟庸想了想,说道“听说是朱将军拿下滁州后,派人来请郭将军去的滁州。”

    我又接着问道

    “那郭将军为什么要去呢?

    他本来在濠州待得好好的,而且他也在濠州经营多年。

    那滁州乃新得之地,我想各方面应该不如这濠州吧,你说他为什么要去滁州?

    要是你,你愿不愿意放弃一个经营多年之地,突然跑到一个新攻克的地方去?”

    胡惟庸听到这里,想了想,说道“这个我还真没想过。不过要是我,我肯定只会去滁州转转,但肯定不会把一家老小和心腹之人都带去滁州。”

    我笑了笑,道“这就是差距,这就是为什么郭将军能成为一方霸主,而你只是一个管后勤军需的普通官员。”

    胡惟庸惊讶地道“按胡老弟的意思,这郭将军去滁州还暗藏着什么玄机?”

    我笑了笑道“何止是玄机啊!他带着这么多人去滁州可是大有深意的呀!我来问你,你对这濠州周围的地理情况熟不熟?”

    胡惟庸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这我还真没仔细研究过,不过我知道,濠州北面、西面几乎是一展平阳,只有东南边有些丘陵地带。”

    我笑道“那这濠州的北面和西面,都是什么人?”

    胡惟庸道“北面的宿州是蒙古人的地盘啊!虽然宿州元军兵并不是很多,但我们想要拿下宿州也是很难的。这西面嘛,算是我们的友邻部队,刘福通的人啊!”

    我接着道“这刘福通那边的情况,你可知道?”

    胡惟庸道

    “刘福通前两年发展很迅速,都打到河南那边去了。

    但后来元军主力大举反扑,他的主力便又退守到颍州这一带,与我们互为犄角之势。

    从宿州至归德府这一带,虽然是在元军掌握之中,但元军并没有屯驻重兵。

    但我们也不敢贸然北上进攻,因为元军的后续部队很多。

    目前来说,颍州、濠州、宿州至归德府一线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哪一方面都不敢贸然进攻。”

    我说道“那就对了,按照你所说,这濠州也算得上是前沿阵地了。如果你们郭将军准备战略放弃濠州,那会出现什么后果?”

    听了这话,胡惟庸愣住了。

    良久才说道“你的意思是,咱郭将军准备放弃濠州?这不可能呀!谁愿意随意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地盘儿?”

    我接着说道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这是不应当。

    你刚才也说了,是朱将军攻下滁州,让郭将军去滁州的。

    你觉得朱将军这个人怎么样?”

    胡惟庸道“朱将军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呀!有勇有谋,英勇善战。算起来,我和李将军都是朱将军的部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