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修真小说 > 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小说 > 第九十八章 入室弟子

第九十八章 入室弟子

 热门推荐:
    不同的感受?

    方平安回忆了几息,从入山到这里,与往日确有不同之处。

    方平安神色恭谦回道“林间清气更盛,院里书声更响,山中浩然之意更加浓郁。”

    闻言,言诲抚须笑了笑,点头道“这都是永宁你那两首劝学励志诗的功劳。

    “《劝学》让他们有了精神寄托,《竹石》给了他们平生目标。

    “如今的书院学子,可都视你为楷模,个个废寝忘食,人人奋发图强。

    “我云鹿书院,已是许久没有这般景象了。”

    “院长过奖了。”

    方平安颔了颔首道“正所谓孺子可教,朽木不可雕也。

    “书院能重现昔日盛况,也是学子们不忘初心的结果。”

    “这般眼界胸怀,倒的确适合跟随叔选钻研治学之论。”

    言诲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不过你的诗才比之更甚。

    “只可惜大乾诗道衰弱已久,老夫也不擅长于此,否则,当为你寻得一位良师,不至于埋没天资。”

    说到这里,两人同时沉默了。

    “院长心意,学生尽知。”

    方平安思索许久,目光坚定道“不过学生以为,万事万物,否极泰来。

    “既然大乾诗道势微至此,便该有人挑起大梁,以承先贤遗志。

    “学生不才,愿宵衣旰食,呕心沥血,复兴大乾诗坛,扬我大乾诗道!”

    方平安话完,言诲竟是愣了一息,方才神色欣赏道“若天下读书人皆有永宁这般气概,我大乾儒林,何愁不盛?”

    方平安低了低眉,恭谦道“人各有志,以自身天分,行擅长之事,不行凶,不作恶,便算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良心了。”

    “说到志向,永宁,你认为读书人的志向应该是什么?”言诲意味深长道。

    读书人的志向?

    听到这个问题,方平安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名留青史。

    毕竟就连王甫那样的大儒都希望能够与《劝学》一同,被后世之人铭记。

    而除了名留青史,或许还有一如赵择的愿望,传道受业,让普天之下,再无白丁。

    然而,正当方平安准备回答之时,言诲却又补充道

    “或者说,抛开出身不提,抛去职责不谈,永宁你的志向是什么?”

    他的志向?

    这一问,方平安又陷入了沉思。

    如果不论能力,只言志向的话,前世的他只会,也只能考虑一件事,那便是活下去。

    而今生的他,想做的却有很多。

    不过,像无忧无虑地生活,守护至亲之人,见证世间欢乐,体验人情冷暖之类的事情,都只能说是目标。

    而言诲问的,是志向。

    想着想着,方平安便是不自觉地站起了身来,在这陋室茅屋里,踱步徘徊。

    弘扬师道,为学生本分。

    赵择的志向,乃是欲要效仿圣人,为王朝,为社稷,推行礼治,以仁孝普及天下。

    念及此处,方平安情不自禁道了出来“为天地立心。”

    谁知道呢,反正从咱爹娘那辈开始,便是如此了,这都是命。

    而走着走着,他又忽然回忆起了那日包子铺店家的无奈之语。

    皇权大言家之天下,殊不知,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

    百姓卑微至此,早已乱了国家之本,此境不改,后患无穷。

    方平安不由得感慨万千道“为生民立命。”

    与此同时,方平安忽然想到了刚刚他对言诲述说的豪言壮语。

    挑起大梁,以承先贤遗志。

    他还记得,当他第一次发现怨灵录“降灵”之效的时候,自己萌生的想法。

    超度还愿,重现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奇迹,让先辈们的光耀永存。

    这不正是“为往圣继绝学。”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或许,每一位心系天下的人都曾想过打造一个太平盛世,当然,也有不少的人做到了。

    可当他们离开之时,朝代更迭之际,乱世又会再起,生灵又将涂炭。

    因此,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世间不再有池鱼之灾,真正应当朝之努力的,乃是

    “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重复着方平安道出的四句,言诲也是情不自己地站起了身来。

    他的神色之内,有震撼,有憧憬,有恍然大悟,有怅然若失。

    但更多的,是肃然起敬!

    这一刻,他的眼中,茅屋在缩小,书院在缩小,圣贤山在缩小,甚至大乾,乃至世间,都在缩小。

    而唯有一物,在无尽地庞然,那便是方平安负手仰望的背影。

    恍惚之间,言诲仿佛在这道背影之上,看见了自己老师,看见了鸿儒先贤,看见了儒道圣人!

    是了,或许只有他们才会有这般气魄、风骨、与觉悟,能身怀如此无人可望其项背的志向。

    猛然,言诲身躯一颤。

    他刚刚好似真的忘记了,道出此等大志的人,如今就站在自己眼前。

    活生生的一个。

    刹那,世间的一切,又急速地恢复原状,与那道背影一起,与那四句一起,深深地烙印进了言诲心中。

    此刻,他的目光,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清明,他的神情,浮现起了无与伦比的畅快。

    一块悬在他内心的大石,一根缠绕他身体的荆棘,一只拦住他去路的大虎,全都消失了。

    “永宁。”沉寂良久,言诲轻声呼唤道。

    而方平安似乎也是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听到呼唤的他茫然地转过了身来。

    “院长。”

    当看到始终朝自己微笑的言诲之时,方平安才猛地回过了神来,拱手低眉道“是学生失礼了。”

    “无妨,你且过来。”言诲招了招手,神情温和道。

    方平安颔了颔首,低头走了上去。

    随之,言诲收敛笑意,满目正色道“从今日起,你便是老夫的弟子了。”

    “弟子?”

    方平安愣了愣,错愕道“可是,叔选大儒,老师他……”

    “不碍事。”

    言诲轻轻摇了摇头,神情重现温和道“叔选可以是你老师,广元可以是你老师,我也可以是你老师。

    “但你,则只是老夫一人的入室弟子。”

    言诲的话,方平安听得很明白。

    学生与弟子,尤其是入室弟子之间的区别,他还是懂的。

    闻言,方平安拱手作揖一拜

    “弟子方平安,拜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