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科幻小说 > 明宫小食光古代吃货生存指南 > 第46章 第 46 章

第46章 第 46 章

 热门推荐:
    京城之外,  春风拂过高密城的街巷,熏熏的。

    天色刚亮,街道已然喧嚣起来,  卖菜的、挑水的、赶驴的……人们忙忙碌碌,  去向该去的地方。

    怀恩坐在小酒楼的二层,  红漆木窗支着,将外头的乡音与春风都迎进来。明明是最平凡的街景,  他却看得很认真,只可惜老眼昏花,  只能朦朦胧胧看个大概。

    不过即使这样,也足以让他有些许欢愉。

    “老爷,  虽然今日天气尚好,但毕竟是初春,风吹多了怕凉。你老人家又病着,  不然把窗放下来?”随从有些担忧。

    怀恩轻轻摇一摇头“无妨,  你去催催菜。”

    他的身体如何,他自己知晓,风灯残烛,不过是挨日子罢了。过年时病了一回,  歪在榻上听炮仗声,  今日难得精神好一些,自然要出来看看,顺便办完最后一件事。

    窗外,浮浮沉沉响着各种各样的吆喝声。一个汉子挑了两箩筐菜从东边踱过来,吆喝声很亮堂。

    “卖香椿咯——新摘香椿——”

    怀恩听见这吆喝声,  想起中宫娘娘似乎喜欢吃这个,  便吩咐随从“你去买一些,  看能否晒干,拾掇好往宫里送。”

    香椿买好,肩膀搭着白毛巾的店小二也上楼来,手中端着一大盘高密炉包。

    “客官久等,这是新鲜出炉的炉包。”

    猪油煎的炉包,表层挂浆,浅金色的鸡蛋黄,胖乎乎,香喷喷,看得让人流口水。

    随从夹起一个,放到瓷碗中,请怀恩用。

    怀恩拿着筷子,将炉包从中划开,里面的韭菜猪肉馅挑出来,特别的香。

    他深深嗅了一下炉包的香气,脸上带了点笑意“就是这个味。”

    年幼之时,父母尚在,灾殃未至,每日早晨家中仆妇必定外出买来炉包。那时庭院中,就飘散着这个香气。

    怀恩将炉包往外推,招呼侍从“你们吃。”

    “老爷不吃吗?”

    “牙齿不行了,咬不烂。”

    他原来也没打算吃的,能闻一闻久违的香气,也就足够了。

    在酒楼坐了一会儿,上来一个仆妇,鬓边有一只银簪,收拾得很利落。

    仆妇向怀恩请安“京中一别,多年未见老爷,我给您请安了。”

    “坐。”

    见仆妇来了,随从便将一个漆盒轻轻摆在桌上,紫檀木,刻着荷花纹,雕工细腻。

    怀恩把手在紫檀木漆盒上按了一按“这些年,一直没叫你办什么事,这是唯一一件。”

    他轻声同仆妇吩咐了一番。

    仆妇听完,拿起桌上的紫檀木漆盒,问“就这样吗?”

    “就这样吧。”

    怀恩道“顺便提些炉包回去。”

    从小酒楼下来,仆妇一手拿着紫檀木漆盒,一手提着装炉包的食盒,仍按照来时的旧路,缓缓走回去。

    等到了员外府门前,看门的门房见了她,忙上前问好“大娘这是给老太太办差去?”

    “嘴馋了,出去买几只炉包吃。”仆妇寒暄两句,进了垂花门,先将东西放好,再去萱草堂伺候。

    正是用早饭的时候,萱草堂里人很多,大媳妇小孙女都在,陪着苏老太太用早膳。

    仆妇到萱草堂的时候,早饭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众人正和苏老太太说笑。

    二姑娘一向会逗趣,挽着老祖母的胳膊,给她讲昨日看的一本新话本。

    “那蒙受不白之冤的小少爷历经坎坷,终于寻得了证据,敲登闻鼓告御状,洗清了他们家的罪状,而后与未婚妻成婚,次年秋闱,竟高中状元,骑马游街,好不威风。”

    苏老太太听了这结局,笑着摇了摇头“这也就是话本子上的故事,洗清罪名哪有那么容易。就算走了大运,得以洗刷冤屈,那除了逃走的小少爷,他们家里人也早就死的死,葬的葬了。”

    “写戏嘛,自然要圆满一些。”二姑娘笑道。

    众人说笑一回,苏老太太便让他们下去歇着,于是都散了。

    仆妇搀着苏老太太往里屋去,将小丫头打发出去办事。等到室中再无他人,仆妇方才将那个紫檀木漆盒拿出来,轻轻跪在地砖上。

    苏老太太纳闷道“这是做什么?”

    “给老太太请罪。”仆妇低垂着头道,“奴今日奉一位老爷之命,特意给老太太送这个。”

    她将紫檀木漆盒举得高高的“那位老爷说,若是老太太还记着多年前的戴家小少爷,就请收下此物。若是记不得了,就让奴拿去埋了。”

    戴家小少爷?哪个戴家?

    初听见这个名字,苏老太太有些惘然。

    漫长的岁月,她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同许多人离散了,即使是爹娘、兄弟、姐妹、丈夫。她想了一想,才终于记起了这个略微耳熟的名字,不觉有些讶然“是他呀。”

    绣帘外,梁间燕子双双并翅,飞向天际,燕语呢喃。

    苏老太太被这个名字一下子拽回从前,放佛她还是那个十一二岁的苏家小姑娘。

    苏家与戴家是邻居,两家长辈引为知己,时常往来。苏家小姑娘与戴家小少爷年纪相近,八字也合,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定下了秦晋之好。虽说因为年纪小,明面上两人并没有媒妁之约,但苏小姑娘很小就知道,她以后会嫁给戴家小少年。

    彼时两人尚在孩提之间,不懂事,更不用提情爱两个字。但苏小姑娘很喜欢去找戴小少爷玩。

    戴家后院有一架紫藤花,开花的时候,满架紫藤花一溜溜垂下来,像葡萄。

    他们就在紫藤花架下玩,骑竹马、斗百草,也不拘是男孩女孩的游戏,都玩得很开心。

    一直要玩到天黑,娘亲亲自来捉人,苏小姑娘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去。

    可忽然间,戴家就遭了难,戴家老爷被砍了头,其他的人下狱的下狱,进教坊司的进教坊司,好好的一个家,顷刻间就没了。戴家具体犯了什么事?说不清。大街小巷都传,说是戴家人得罪了万岁爷,这才遭了灭顶之灾。

    苏小姑娘也被锁在阁楼上,这一回任她怎么哭喊,大人都不肯放她出门,更是三申五令,决不许再提戴家人。

    她哭过,闹过,渐渐地,也忘了,就好像隔壁从来没有住过一户姓戴的人家。

    再后来,爹娘给她挑了一个如意郎君,嫁过去之后,虽说免不了有些小吵小闹,但总体而言,日子过得不错,公婆慈爱、丈夫体贴,儿女一个接着一个出生,长大了,又各自嫁娶,她的鬓边也添了白发,成了众人口中的苏老太太。

    苏老太太望着那个紫檀雕花漆盒,叹息了一声“拿过来看看。”

    打开铜锁扣,是满满一盒宫制绢花,苏老太太的手久久停在微凉的铜锁扣上,好一会儿,才拿起一朵绢花。

    “原来是这个。”

    她轻笑起来,将紫檀雕花漆盒放下,吩咐仆妇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大楠木箱。

    楠木箱装着的,都是些琐碎的东西,她婴儿时期戴过的长命锁,第一次学刺绣绣出来的锦帕……都带着岁月的痕迹。

    苏老太太翻找着,最终从箱子底翻出一只匣子,从里头拿出了一朵旧绢花。

    曾经遗忘的小事,这时候也从记忆里浮现出来。

    曾经遗忘的小事,这时候也从记忆里浮现出来。

    是初夏的傍晚,她在戴家玩,不知怎得,戴小少爷把她戴的绢花给弄坏了。

    她当即哭起来,这绢花可是家人从扬州买来的,她只有这么一个,如今却坏了。

    戴小少爷左一个作揖,右一个道歉,许诺道“妹妹别哭了,我自会赔你,以后每一年都送你送一朵绢花。”

    “当真吗?”

    “当真。”

    稚嫩的声音仍回荡在耳边,一晃眼,岁月忽已暮。

    这一朵旧绢花被放进了紫檀雕花漆盒之中,数一数,一共有六十一朵绢花。

    漆盒底端,放着一张字条,是李商隐的名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收到怀恩的消息时,朱祐樘正在乾清宫看奏章。

    近侍进殿来,沉默着将东西奉上。

    朱佑樘第一眼看到的,是一篮子晒干的香椿。这倒是好东西,笑笑见了一定喜欢,怀恩有心了。

    朱佑樘心里这样想,剑眉微舒。可当他打开信笺,却又沉默下来,久久的沉默。

    良久,他放下信笺,茫然地坐了一会儿。

    回家去,我该回家去,他心想,于是站起来,径直往坤宁宫的方向走,脚步很急。

    坤宁宫里,张羡龄正在与尚宫议事。忙忙碌碌一个月,后宫大扫除终于接近尾声。

    为了提高宫人的积极性,确保搞卫生的效率,张羡龄将宫女内侍按照居住区域与人数划分,分为东一组、东二组、西一组、西二组……每一组都有负责的区域。

    等到了检查之日,女官会按照卫生标准,一组一组的检查,并给予评价。特别好的,是甲等。合格的,是乙等。没达标的,则是丙等。

    甲等的有赏,年底赏银会多些。若是丙等,那对不起,年底赏银会少一些。

    “讲卫生这事,不是检查过就算了。”张羡龄交代许尚宫,“以后每一旬,都会有一次检查,依然是按咱们商量的规矩来。”

    “臣记下了。”

    “还有这次大扫除,一定会有特别突出、搞卫生非常仔细的宫人。让大家选出一个,作为卫生模范,给发一支金簪。最突出的小组也要选一个,给发一面锦旗,集体加餐。”张羡龄补充道。

    正说着话,忽然听见通传,说万岁爷来了。

    张羡龄站起来,道“就这样吧,你回去和其他掌印女官再商量商量,完善一下,先回去吧。”

    她从帘下走出去,到殿门边去迎接万岁爷。

    还没来得及请安,朱祐樘已经轻轻抱住她,将脑袋搁在她肩膀上。

    张羡龄一愣,反手拥住他“怎么了?”

    朱祐樘没抬头,声音有些闷闷的。

    “怀恩没了。”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