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 第六百八十五章:新任宁夏总兵

第六百八十五章:新任宁夏总兵

 热门推荐:
    “甘肃总兵既已空缺,诸卿可还有什么其他的人选吗?”朱由校环视阶下群臣,张口问道。

    张维贤说道“启奏陛下,臣提议,可以任用甘肃东路参将马永!”

    “哦?”朱由校看过去,淡淡问道

    “这个马永,可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张维贤想想说道“陛下,马永多年是镇边候的下属,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善习兵法,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

    他在说着的同时,一旁魏忠贤贴心地将马永的籍贯及为将以来的经历捧了上来。

    这让张维贤有些尴尬,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

    朱由校有些诧异,这家伙是怎么做到每次朝会都能问什么答什么,准备得如此齐全的?

    其实想想也是,萧如熏几天前就去世了,消息肯定早就传到京师,只是今天才拿到朝会上来议。

    魏忠贤自然猜得出来,朝廷要在这次朝会讨论下一任宁夏总兵由谁来继任,毕竟宁夏也是九边重镇之一,军备重地,不可一日无帅。

    而镇守宁夏东路多年,战功卓著,且在宁夏边军中威望极高的参将马永,自然就是绝佳的人选。

    既然魏忠贤有心,朱由校倒也乐得省事,接过册子,仔细看起来,忽然间发觉这个马永倒的确是个人才。

    他在万历三十二年,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于次年便击贼大捷,以功进都指挥同知。

    当时朝政混乱,西虏频频犯境,甘肃东路参将陈乾畏战避战,以至于西虏插汉部长驱直入数十里,掠民十余万。

    西虏大掠宁夏退走,东路参将陈乾很快遭到御史弹劾,万历皇帝下旨革职查办,最后将其斩首示众。

    在这个时候,马永以萧如熏荐,守备宁夏贺兰山关隘。

    第三年,也便是万历三十六年,尝到甜头的西虏插汉部再次入寇,围攻贺兰山关口,想要重新掠夺一番。

    时任守备官的马永毫无所惧,统兵与之战与贺兰山脉,凭坚城重炮击退插汉部。

    插汉部败退,马永又审时度势,果断率部出关追击,明军在平罗一带追上插汉部残军,两军随之展开惨烈的混战。

    据兵部敕功文书记载,马永在此战中一马当先,阵斩插汉部小王子,所部追击五十余里,计斩首千六百余级,谓之贺兰山大捷。

    此役之后,马永一战成名,万历皇帝龙颜大悦,因功升其为宁夏东路参将,而插汉部至今再也没敢南侵。

    马永这个宁夏东路参将,一干就是六年。

    直到天启三年朱燮元奉旨出关与后金决战,马永随萧如熏出关,在辽东之战对阵女真八旗,另有功勋。

    朱由校看罢,合上本子,实则连张维贤说了些什么都没听到,却是转头直接说道

    “英国公说的不错,朕也是如此想的。”

    “马永镇守东路多年,履立战功,着继任为宁夏总兵,赐后都督府左都督,加太子少保。”

    张维贤也是提前准备过,只不过看来,他准备的没有魏忠贤这么完备。

    这老阉,居然连马永的生辰八字都给扒出来,与至今的功过全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呈上去供皇帝御览。

    而自己,只是准备了一些口头语。

    不过无论如何,结果是好的。

    萧如熏去世对朝廷来说,损失一员大将,而马永高升宁夏总兵,对九边各镇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至于魏忠贤,这次算他赢了。

    张维贤想到这里,心平气和地道

    “陛下圣明,臣遵旨!”

    魏忠贤看到他的神情,脸上也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跟着说道“老奴谨遵圣旨。”

    群臣们本就没什么好说,何况马永继任,本就是水到渠成,自然没有什么好刻意反驳的。

    “陛下圣明!”

    这种呼喊,朱由校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脸上根本没有丝毫的变化,依旧平静如水。

    议完了文政军政,接下来就到了此回朝会的整体,水军部的问题,要在今日出个结果。

    内阁首辅魏广微知道,这种时候需要自己领衔,于是出列说道

    “启奏陛下,水军部设立,秩序不宜与六部相平,这是千年的祖宗之法,历代遵循,绝不可轻易改动。”

    “而水军部,可以更名为水军司,秩在兵部下,归兵部直领,于京中选址建造署备所在。”

    话音落地,皇极殿头一次出现了较大的喧哗声。

    朱由校“咳咳”两声,待殿上稍稍安静,面无表情地问“这就是你们内阁和六部讨论半个多月的结果?”

    这种口气,不像是什么好事。

    魏广微额头渐渐渗出细汗,恭恭敬敬地点头。

    他一表态,余下六部尚书均是出列附和,看起来,在这种事上,他们早就打定了主意要劝谏。

    朱由校见群臣的态度如此坚决,一时倒也不好继续一意孤行。

    环视群臣,文臣们无论何党何派,几乎都是同声的附和,而武勋那边,便是无人擅动了。

    很显然,他们并不满意这次内阁和六部的安排。

    水军部设立,原则上是要对各省水师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势必就会抬高水师和武将的地位。

    文臣们建议让改部为司,秩在部下,受兵部直领,如果真是如此实行,各省的水师就会受到兵部节制。

    这对武将和勋贵们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方案。

    现在朱由校要做的,就是在中间取一个平衡,既不让水师被抬得太高,又能让双方满意。

    想了半晌,朱由校侧目望去,问道“朕看英国公眉头紧锁,似有话要与朕说?”

    张维贤一愣,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过,面色上却似古井无波,连忙出列,说道

    “陛下知臣心意,臣确是有话要说。”

    朱由校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张维贤是武勋代表,改制后更是掌管五军都督府,他的意见,几乎就代表着天下武勋的想法了。

    文臣们纷纷侧目,连内阁首辅魏广微也不能例外。

    他们都想听听,这位武勋之首,能提出个什么解决的办法来。

    张维贤仍旧是眉头紧锁,语气平静“臣赞同阁老及六部的想法,同意将水军部改为水军司。”

    就这样?

    朱由校不信,在场的也没有人信。

    谁都知道,这张维贤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点儿不比魏忠贤糙多少,肯定还有后话。

    果不其然,张维贤又酝酿了半晌,方才缓缓说道“水军司不该直领于兵部,当直属于陛下,由陛下直领全国水师!”

    朱由校一愣,好家伙,说的挺好听,这不是把皮球又踢回来了吗?

    看起来,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提出来的构想,最后还是得自己拍板定了,不过秩同六部这事儿,应该基本上是不可能了!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