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都市小说 > 女主拿了反派剧本付禅 > 第927章 被流放的反派(八)

第927章 被流放的反派(八)

 热门推荐:
    “虞氏傲骨!”

    侯夫人喃喃的说着。

    她嫁入虞家近三十年,自然知道虞家的种种。

    东海虞氏,铁骨铮铮!

    只永安侯一脉,第一代永安侯就是靠着傲人的军功,以及对君王、朝廷的忠心而获得这世袭罔替的爵位。

    侯夫人还记得曾经的老永安侯是何等的一身傲骨。

    明明天生体弱,却还能靠着绝世才能而运筹帷幄,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扛起了永安侯府以及西北边陲的重任。

    还有她的夫君,上个月阵亡的永安侯,虽然犯了错,但还是死战到底。

    也正是永安侯用性命守住了战线,这才保住了侯府最后的根基。

    只是被流放,而非抄家灭族。

    外人都说侯爷是沾了她这个皇家宗室女的光,事实上呢,诚郡王府早已没落。

    且她已经嫁人二三十年,哪怕现任诚郡王是她的亲哥哥,兄妹俩各自有了自己的儿孙,哪里还有多少骨肉亲情?!

    诚郡王府是不可能为了她而冒险的。

    兄长唯一能做的,约莫就是劝侯夫人和离归家,避免被流放的命运。

    侯夫人当然不会和离。

    她与夫君成亲近三十年,共同养育了三子一女。

    夫妻俩的感情无比深厚,如今夫君亡故,她自是要为他守节,并守护侯府。

    再者,侯夫人今年都四十多岁了,在平均寿命四十多岁的古代,都能自称一声“老妇”。

    到了她这个年纪还和离,撇下儿孙独自一人回王府,她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并且,女子一旦和离,跟儿女就没有什么关系。

    她的幼子才十岁,她的孙子、孙女还有好几个……她舍不得!

    不和离,她就还是虞家的主母。

    有朝一日虞家东山再起,她就是虞家的功臣。

    虞家的列祖列宗都要感谢她,而她也能赢得世人的尊敬与称颂!

    兴许还能被写入烈女传,名留史册呢。

    侯夫人早已把事情想得清清楚楚。

    所以,哪怕有机会逃离,她也没有像有些落罪的女卷般,为了撇清关系而跟夫家和离。

    想到虞家,想到虞氏傲骨,侯夫人就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们——

    长子未及弱冠就在战场上阵亡,留下了一个嫡女和几个庶出儿女。

    次子体弱,原本可以寄情书画,却因为长兄亡故而不得不承担起家族的重任。

    奈何他身体真的不行,生生被压垮,一场风寒就要了他的命,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怀上幼子的时候,侯夫人已经三十五岁了。

    那一年,她的长子刚刚阵亡。

    侯夫人怀着悲恸又希冀的心情,生下了幼子。

    结果,幼子刚落地不到三个月,次子就走了。

    三个儿子,只剩下了一个奶娃儿。

    侯夫人再不敢给小儿子太多的重压,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延续虞氏嫡枝的血脉即可。

    至于建功立业……祖宗们已经给儿孙们打下了偌大的家业,能够好好守住,也是好儿孙,是也不是?!

    反正侯夫人是断不许侯府的爵位便宜了其他房头,更不想让那些庶孽霸占这份家业!

    侯夫人有了这样的想法,对幼子虞衍也就格外宽纵。

    唯一庆幸的是,虞衍没有被养成纨绔,顶多就是不如长兄能干,不如次兄聪慧。

    他甚至连早已嫁人的亲姐都不如。

    虞衍太过平庸,京中早就有人笑话永安侯府后继无人。

    更是有人指责侯夫人是慈母多败儿。

    侯夫人:……哼,你们倒是不缺儿子,所以舍得下狠手。

    本夫人三个儿子只剩下了一个,还是老来子,如何不心疼?

    平庸点儿就平庸点儿,只要能健健康康,背靠永安侯府这颗大树,谁敢欺辱她的承嗣?

    顶多就是等承嗣娶妻生子后,多生几个孙儿,她再好好培养孙子也就是了。

    侯夫人的想法没有错,毕竟她也预料不到侯府会出事。

    如今,虞家落难,平庸、娇气的虞衍,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合格。

    被关进大牢的这半个月里,侯夫人看到惶惶不安、不够坚强的儿子,没少后悔:

    唉,都怪我太过娇惯承嗣,生生将他养成了这般模样。

    但,此刻,看到同样年龄,身体还不如虞衍健壮的“公孙大郎”,却能说出这般傲气凛然、铁骨铮铮的话。

    侯夫人瞬间悟了——

    原来不是我没有把虞衍教好,而是虞衍原本就不是虞家的人,自然没有虞家的傲骨。

    这人呐,就是如此,根儿上不好,就算再调教,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好!好孩子,不愧是我虞家的好儿郎!”

    侯夫人由衷的赞叹着。

    何甜甜羞涩的笑了笑。

    她把分寸拿捏的非常到位——

    傲气归傲气,却也是个十来岁的孩子。

    且因为从小在公孙家长大,难免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限制。

    稍微带一点儿小家子气,绝对是正常情况。

    侯夫人看到何甜甜这般,满意的同时,又暗自唾骂公孙雷。

    都怪这个无耻的小人,将我好好的孩儿养成了这副模样。

    幸好孩儿天生高贵,虽被迫养在卑鄙人之手,却也只是小有瑕疵。

    只需她好好调教,用不了多久,便又会有一个惊才绝艳的“虞家儿郎”横空出世。

    她的孩儿会建功立业,重振虞家,看谁还敢说她是“慈母多败儿”。

    她分明就是能够守护虞家的真·当家主母。

    发现“公孙大郎”不是那么的完美,还有她这个做母亲的需要调教的地方,侯夫人瞬间就有了斗志。

    她直接伸手拉住何甜甜的胳膊,亲昵的说道,“放心,我的儿,母亲定会好好教养与你!”

    “嗯,多谢、母亲!”

    何甜甜终于扭捏的叫出了“母亲”这两个字。

    这让心底还有怀疑,还有种不真实感的侯夫人顿时心头一软。

    我的儿子啊,我可怜的、呃,九郎!

    侯夫人心底哀叹的同时,也忽的想到一个问题:咦,我家九郎还没个名字呢。

    他既然已经重新回到虞家,总不能还被人叫做“公孙大郎”吧。

    哦,对了,这孩子有名字来着,好像是叫公孙礼?

    侯夫人默默的想着,她低头看着何甜甜,用商量性质的口吻说道,“我的儿,你已经认祖归宗,是我们虞家的孩子。”

    “你的名字——”

    虽然还没有改写族谱,但“换子桉”已经在大理寺有了备桉。

    除非侯夫人能够拿出推翻这个结论的铁证,否则,公孙大郎就必定是虞家人。

    侯夫人也决定认下了公孙大郎,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

    所以,名字的问题,还是要解决一下的。

    “我单名一个礼字。”

    何甜甜没有直接说拒绝的话。

    咳咳,她给原主换了个姓,就已经够过分了,总不能连他的本名都要剥夺啊。

    何甜甜觉得,她总要给原主留下些什么。

    何甜甜不肯改名,她没有直说,但聪明如侯夫人自然听出了她话里的意思。

    “好,那就叫你虞礼吧。你在家中儿郎中排第九,平日母亲便唤你九郎可好?”

    侯夫人柔声说道,好一派慈母做派。

    其实,侯夫人很希望何甜甜能够答应自己的提议。

    因为在过去,侯夫人称呼虞衍的时候,都是叫他的乳名“承嗣”。

    很少叫他九郎。

    现在,虞衍变成了虞礼,侯夫人叫九郎,也就不会觉得太别扭。

    “是,母亲,都听您的!”

    何甜甜乖乖的应了一声,看向侯夫人的眼睛里满都是希冀与孺慕。

    侯夫人见状,一颗慈母心愈发柔软了。

    在公堂通往大牢的这段不算太长的路程中,侯夫人与何甜甜这对“母子”以最快的速度亲密在了一起。

    等到进入牢房的时候,侯夫人已经拉着何甜甜的手,一口一个九郎,那叫一个亲昵。

    大牢中的虞家众人,全是一脸的懵逼。

    就在刚才,侯夫人还在堂上的时候,有关永安侯府换子桉的消息就由差役们传到了牢里。

    二房、四房也就罢了,三房夫妇全都一脸的不信。

    尤其是三夫人,她早就认定侯夫人在搞鬼,试图要把虞衍弄出大牢。

    她几乎要猜到了真相。

    奈何公孙雷的计划惨遭夭折,何甜甜直接来了个“换子”的大炸弹。

    “不可能!侯府又不是小门小户,大嫂又是最讲排场的人,她生产的时候,产房里满都是伺候的人。”

    三夫人直接叫嚷起来。

    因为太窝囊,而被狱卒捉弄,故意把人关到女囚这一边的虞三郎手疾眼快,一把捂住了自家婆娘的嘴。

    “禁言!禁言!我刚才的话,你都没听到?”

    虞三郎真的有些急了。

    其实,他也不信什么换子的事儿,他也认同自家妻子的猜测。

    但,这种事儿,可以猜,却不可以说。

    现在他们跟大房可在一条破船上呆着呢。

    万一大房翻了船,他们也要跟着倒霉。

    “唔!唔唔!”

    三夫人被吓了一跳,一边呜呜叫着一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错了。

    虞三郎这才把手松开。

    他压低声音,再次提醒,“我最后一次提醒你,不许胡说!”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听我的话,那就和离吧。如此,你也不用陪着我流放三千里!”

    侯府刚出事的时候,虞三郎就想过先跟妻子和离。

    让妻子回了娘家,好好操作一番,兴许还能把几个年幼的孩子带走。

    如此,他这一房,也不至于全都跟着吃苦,兴许还会有伤亡。

    但妻子不肯!

    别看他们夫妻动不动就拌个嘴,而他也总嫌弃妻子蠢,上不得台面。

    其实他们夫妻的感情很不错。

    特别是虞三郎,他是庶子,在侯府本就不受人待见。

    若不是他的生母是太夫人身边的丫鬟,他的出生,也是得到了太夫人的允许,他根本就长不大,更不会娶妻生子,一直好好在侯府住着。

    太夫人对他,确实不如对大哥、二哥和四弟好,但也尽到了嫡母的责任。

    虞三郎最感激太夫人的地方,就是太夫人给他娶了个正经官宦人家的嫡女。

    妻子的身份依然比不上虞家其他的儿媳妇,但对于虞三郎来说,已是高攀。

    妻子嫁过来后,也从未看不起他,还给他生儿育女,帮他攒家底,一门心思的帮他谋前程。

    妻子会这般斤斤计较,会像个泼妇般跟大嫂她们胡闹,也是为了整个三房。

    虞三郎从不觉得丢人,反而心疼,更有着深深的愧疚。

    唉,若不是侯府忽然出事,妻子就真的给他买通了某些渠道,让他可以当官,而他们三房也就可以分出侯府了。

    当然,能是一回事儿,想与不想却是另外一回事儿。

    经历了这许多,被大房连累得关进了大牢,还要被流放,虞三郎才看清自己的心——

    他不想离开侯府,他也是虞家人。

    如今,虞家落难,正是需要他们几兄弟同舟共济的时候。

    虞三郎觉得,有了这一次的患难与共,他这个庶子身份将会变得不再重要。

    “不和离,我不和离!”

    三夫人听到这话,便知道丈夫是真的恼了。

    她急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我阿娘没了,娘家是继母当家,我若和离归家,只会被继母再嫁出去。”

    她都三十的人了,若是再嫁,只能嫁给老头子。

    可若是不再嫁,娘家也不会容她一直住着,兴许会让她直接去庵堂或是道观。

    她不要!

    她宁肯跟着丈夫去流放,好歹是一家团聚。

    再者,侯府又不是真的倒了!

    想想圣人把虞家流放到了什么地方——

    西北!

    这是虞家的大本营。

    圣人的意思很明白,他并没有把虞家赶尽杀绝。

    甚至还给了虞家重新崛起的机会。

    只要虞家上下能够熬过三千里的流放之路,能够抵达西北,他们一家就还能东山再起。

    还有那三千里路,也未必就真能熬死人。

    没看到郡王府出身的大嫂不也没走嘛。

    三夫人更不信富贵了一两百年的东海虞氏,除了三代西北大将军的虞家,会没个底牌。

    只要跟紧大房,他们三房就不会没有好日子过。

    他们三房确实是庶出,二房、四房却都是大将军的亲兄弟。

    二夫人和四夫人的门第也都比三夫人的娘家高,尤其是四夫人,今年才二十三四岁。

    多年轻啊,若是和离归家,还能嫁个不错的人家。

    可人家那两位也都没有吵着要和离,而是一门心思的跟着大嫂……